繁體中文 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搜索 帮助
主题 : [录入]清代御门听政by刘桂林
静泉 离线
级别: 元老勋旧
UID: 220
精华: 11
发帖: 331
金钱: 804 枚
威望: 10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5-07-03
最后登录: 2009-04-27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8   
0

[录入]清代御门听政by刘桂林

      历代较有作为的皇帝大多注意勤于政务,而御门听政则是重要方式之一。“五帝神圣,……朝以听政,昼以访问,暮以条令”。汉宣帝刘询“五日一听事”。东汉光武帝刘秀“每旦视朝”。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幸朝堂,亲览冤屈,亲隶囚徒”。到了明代,洪武初年即有早朝制度,命为“常朝御门仪”。嗣后,永乐、景泰、天顺、隆庆、万历等朝逐渐完善。

     清沿明制。清代第一个皇帝顺治,就“有御门之举”。康熙年间,御门听政作为一项礼仪制度,逐渐完备起来。

     清代各部院的奏章送呈皇帝之后,多有谕旨下达,而未奉谕旨者则下达内阁。待积存若干件之后,皇帝传旨于某日举行御门听政。内阁得旨后,即传知在京各部院衙门。各部院官员将应进奏之折本备于函匣之内,并饬陪奏官属按时入奏。

      届时,乾清门首领太监等事先于乾清门正中陈设宝座,宝座前摆一香案,宝座后置屏风。在黄案前左方铺好跪奏者用的毡垫。黎明,乾清门侍卫在宝座左右翼立,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散秩大臣及豹尾班执枪侍卫、佩刀侍卫则在丹陛下左右相向而立。当滴漏未尽之刻,各部院奏事大臣及陪奏官员集于朝房,进至中左门袛候。春冬在辰正初刻,夏秋则在辰初初刻进至后左门袛候。侍卫转奏得旨,百官即按序进至乾清门丹墀东,西向而立。记注官、翰林、科道官则于西阶之西,东向而立。此刻,皇帝从内宫乘舆至乾清门升座,记注官随即由西阶走至西柱下向冬而立。先有尚书一人奉本匣由东阶上至黄案前跪下,将本匣恭设于案。起立后趋至东楹入班之位,再跪奏所奏之件,而后由东阶左边退下。其余各部院依序进奏如前。百官奏毕,满内阁学士一人奉折本函匣由东台阶至黄案前跪下,大学士、内阁学士依次登阶就位而跪。记注官则走至宝座右边,依然面东而立。此时满内阁学士将函匣启开,取折本依序奏闻。每奏一事,皇帝即降一旨。大学士、学士当即承旨。而后各官分别从东西台阶退下,皇帝还宫。

     清朝皇帝的御门听政,程序大体如此。但听政的地点并不仅仅在乾清门一处,而是依照皇帝的行踪而定。皇帝若在大内居住,御门听政必在乾清门举行;如果在外驻跸,则于驻跸地点举行御门听政。例如畅春园广梁门内的澹宁居前殿,就是康熙驻跸畅春园时举行御门听政和选官引见的场所。圆明园勤政殿则是雍正、乾隆 、嘉庆、道光、咸丰诸帝驻跸圆明园的御门听政之处。

     清代的御门听政,数康熙朝最勤,几乎每日都要举行。那是很多重大的决策,诸如讨伐吴三桂的叛乱,反击沙俄侵略等重大事件,都是在御门听政时作出的。随着社会的稳定,政务的消减,御门听政的次数也相应减少,或二三日或三五日听政。总之,要根据各部员衙门有无本章入奏,或入本章之多少而确定。

      已决定举行的御门听政,如届时遇有大风雨雪,也可改期举行。雍正四年四月十八日晚,微雨晒晒,一直下到第二天清晨。原已下谕于四月十九日举行御门听政。雍正帝当时在圆明园驻跸,考虑到京城距圆明园路途较远,泥泞难行,便于四月十九日对九卿等又下了一道上谕:“朕从前曾降谕旨:凡遇理事之日,若有大风雨雪,著在京官员等不必来圆明园,朕自改期另传。昨日原拟今晨理事,乃夜来下雨,朕即传谕,诸臣不必前来。而城中官员,俱已行至西直门,闻旨始回。昨夜既有风雨,在京大臣等,理应遵照前旨,何必多此往返?嗣后有特旨所传之官员,若有“风雨无阻”字样,则不论风雨,即著前来。若朕御门之日,遇有大风雨雪,伊等即互相传谕,不必前来。”(《世宗实录》)乾隆二年有一次御门听政时,不料下起风雨来,入奏官员的衣服均被淋湿。乾隆帝下谕大臣每人赏纱二匹,陪奏侍班、引见执事官员及执事等每人赏纱一匹。



是日已过 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 斯有何乐

大众

当勤精进 如救头燃 但念无常 甚勿放逸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静泉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静泉 离线
级别: 元老勋旧
UID: 220
精华: 11
发帖: 331
金钱: 804 枚
威望: 10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5-07-03
最后登录: 2009-04-27
1楼  发表于: 2005-12-18   

御门听政时,皇帝施恩或赐以物品也是常有之事。康熙年间,由于部院大臣遇皇帝御门听政时黎明即起,而后齐集于午门外等候,入奏后还要各赴衙署理事。康熙帝念其劳苦,曾下谕大臣年及六旬及六旬以上者,于家中各进糜粥后再来入奏。康熙四十一年五月十五日御门之后,还曾赐给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御书扇子各一把。乾隆十六年六月九日御门听政之后,乾隆帝率诸王大臣等曾于太液池泛舟观荷。每逢冬季御门听政时,乾清门还要摆设铜火盆两个,以利驱寒取暖。


因天气、祭祀、庆典等各种理由皇帝可以不举行御门听政;而一旦谕令某日御门办事,各部院衙门官员却不可以迟误不到。乾隆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举行御门听政,工部尚书三和竟未到场,随即遭到乾隆帝的申饬,指出三和“补授工部尚书以来事事周章,不能妥协”,此乃“器小易盈,不足胜任”之人,结果被降为侍郎,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皇帝御门办事,吏部尚书宗室恩桂,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陈官俊,吏部左侍郎惠丰、季芝昌,右侍郎福济、侯桐,都迟到误班。此外,各衙门堂官亦未到齐,均属迟误。对此,道光帝气愤异常,斥责他们“实属不成事体”。当即谕令御门不到之“吏部各堂官著交都察院严加议处”。其余不到之官员,令吏部查取职名,据实俱奏。经吏部查取职名,还有礼部尚书祝庆蕃,左侍郎连贵、冯芝,右侍郎倭什讷、吴钟俊;兵部左侍郎觉罗德厚、孙瑞珍;刑部尚书李振祜,左侍郎周祖培;工部尚书特登额、杜受田,左侍郎阿灵阿,王广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宗室和淳、宗室灵桂、李菡;大理寺卿倭仁、邢福山,少卿联奎、李钧。道光帝又于十二月十一日谕令将这20名官员同样交部严加议处。同时,该20名官员亦于当日分别具折上奏,各自请旨严加议处。十二月十三日,都察院左都御史宗室成刚等和吏部尚书宗室恩桂登等为尊旨严议事分别具折上奏,依照“大臣官员恭遇御门大典,如有到班迟延者,罚俸六个月”的定例,并遵照“官员有奉旨严加议处者,查照定例酌量加等”的旨意,拟定罚俸六个月至两年,并以此为公罪,可否准其抵消之处,恭请皇帝“钦定”。道光帝以为,“御门办事,典礼攸关”,“非寻常疏忽可比”,于是下诏谕:对各失职官员,分别罚俸二年或四年不等,并俱不准其抵销。至此,道光帝的怒气才有所消减。然而,清王朝的衰败的趋势却是不可阻挡了。


摘自《故宫掌故》第9-15页


是日已过 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 斯有何乐

大众

当勤精进 如救头燃 但念无常 甚勿放逸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静泉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群鸟 离线
级别: 永久屏蔽
UID: 11
精华: 8
发帖: 419
金钱: 30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06-07-23
2楼  发表于: 2005-12-18   

引用
雍正帝当时在圆明园驻跸,考虑到京城距圆明园路途较远,泥泞难行,便于四月十九日对九卿等又下了一道上谕:“朕从前曾降谕旨:凡遇理事之日,若有大风雨雪,著在京官员等不必来圆明园,朕自改期另传。昨日原拟今晨理事,乃夜来下雨,朕即传谕,诸臣不必前来。而城中官员,俱已行至西直门,闻旨始回。昨夜既有风雨,在京大臣等,理应遵照前旨,何必多此往返?嗣后有特旨所传之官员,若有“风雨无阻”字样,则不论风雨,即著前来。若朕御门之日,遇有大风雨雪,伊等即互相传谕,不必前来。”


好像是这样,西洋传教士的书信往来中,也提到过雍正的谕旨:“如果你们来园的日子天气特别冷,北风劲吹,大雪纷飞,为了你们的身体计,你们可以休息一两天,不会耽误事务,。如果在这些日子里,朕有要紧的事要和你们谈,朕会召见你们的。”


还有,雍正经常担心别人中暑。他接见葡萄牙使臣的时候,就跟他们说,怕他们热坏了身体。这也算是推己及人吧。

不登蓬莱白云卧,自在门前泪婆娑.
flash: logo/yongzheng.swf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群鸟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描述
快速回复

遵守版规,请勿顶帖,勿发表纯表情、纯引用帖;权限不够请努力发帖,勿发牢骚抱怨贴;历史讨论区请勿发表纯空洞、同情、花痴的慨叹水帖!
认证码:

验证问题:
乾隆的陵寝名,请输入拼音YU Ling对应的中文 正确答案:裕陵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