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宗室奕赓在《寄楮备谈》中说得很明白啊,““辛者库,乃半个佐领下食口粮人也,起初原系家奴,向例不许为官,内府俱贱视之。”作者是宗室,应该对这种基本的制度很了解吧。
另外,“包衣大”是满语,汉译为管领。上三旗“包衣大”归内务府管辖,又称内管领,以别于下五旗(王公所属)管领。管领是清代王府官员职称之一,相当于管事。 清昭槤《啸亭杂录·王府官员制度》:“定制:亲王长史一员,头等护卫六员……四、五、六品典仪各二员,牧长二员,
管领四员。”
弦月,我在会典则例中没有找到你引的那句”内管领,即辛者库“。相反,我看到的内管领和辛者库从来都没有一起出现过,都各有条目的。 比如说,
这里的内管领下执事人应该就是平常所说的内管领下人,即内管领管辖的包衣。内管领下执事人和辛者库人的待遇明显不同啊。内管领下执事人和佐领下执事人都是每月从户部领银米的,就是说是国家公务员;而辛者库人都在什么盛京庄子啊,或者守灵什么的,而且每月只能领点口粮,没有银子,没有财产,没有人身自由,是最为卑贱的,这样的人当然没有做官的可能性(除非抬旗)。两者用词也不一样啊,大家讨论时只是注意辛者库是不是内管领下人,但是更关键的是他们是
食月米之人;与孝仪那样内管领家庭出来的有根本不同啊。
还有大家都注意到了内管领经常是父亲做了儿子做,然后孙子做。这是因为康熙和雍正朝都有规定,
如此一来基本上等于一家子世袭了。
还有就是内管领是皇家最贴身的奴仆,基本上就是围着皇帝和后宫转。实在不能想象皇帝会专门让辛者库人做贴身奴仆,一般人家挑丫头什么的还要求个身家清白呢,皇家会专门找那些有罪的人在自己身边晃荡?有时还给个内务府总管这样的肥差把自己家的金库都交给这些罪人管理?合理的做法还不是远远地打发了,让他们一辈子去做最粗最累的活以示惩罚。
至于良妃那个,在清朝也就这一例吧。从她家以前也是一大家子内管领来看,她们家以前不是辛者库的,说不定事情是这样的:良妃以内管领下包衣的身份选秀,被老康看上了,后来她家不知道哪位犯了罪,结果全家被打入辛者库,良妃由此受到拖累不被老康待见了。后来由于儿子出色,才重新被老康从角落里挖了出来,封嫔封妃,后来儿子惹了老康,老康一怒之下把辛者库贱人给喊了出来,最后只得郁闷而死。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否则我实在想不通老康这么重视出身的人,后宫那么多人可供选择,怎么就偏找个辛者库的,还让她早早就生了儿子。从良妃的年龄来看,她可能进宫没多久就被老康看上了。况且我对辛者库的可以选宫女持怀疑态度,理由同上。再有他们能有什么机会见面?难道是康熙有日到木兰打猎时喝了鹿血一时热血沸腾把持不住,在围场拼命狂奔,这时突然看到在一个偏僻的小屋里有个年轻女子,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