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官饭难吃,还在于就餐环境很差,有时甚至连个餐厅也没有。
据《明会要·宴礼》记载:“明制,有大宴、中宴、小宴。凡大祀天地次日庆成,及正旦、冬至、圣诞、大宴。立春、元宵、四月八日、端午、重阳、腊八日,永乐间俱于奉天门赐百官宴,用乐。其后皆宴于午门外,不用乐。”奉天门在南京皇宫,此地气候还算温和湿润,官员们在腊八、元宵群集露天吃顿冷餐,多套两件衣服、好歹还能将就。等到明成祖迁都北京,还要在午门外照此办理,就有些麻烦了,特别是寒冬腊月之际。京城俗谚云,腊七腊八,动死寒鸦。连乌鸦都会冻死的天气里,一干官员还要在苦苦候在露天,在北风中享受皇上赐予的饭食,那绝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仅如此,明代午门还是施行廷杖的地方。大小官员凡是说话办事让皇上不高兴了,得嘞先拖到午门外打顿板子吧,然后再看看是撤职还是充军。曾经享受过这一待遇者,数量颇为可观。仅正德十四年,明武宗朱厚照因为朝臣不同意他去南方胡闹,一次就下令痛打了一百三十四名官员的屁股,有十一名死于杖下。实在是够狠的。臀部有幸承受皇恩浩荡的朝臣们,还要在挨板子的地界儿领教御赐大餐,而且是光禄寺的手艺,真不知吃出什么感觉才算合适!
(三)官饭难吃的最难之处,是麻烦。
特别是逢到老大请客,与宴者无论职位高低,一举一动一吞一咽都要按规矩办事,而且还有执法官巡回检查,如果有臣子在领受皇上恩典进程中,出现吧唧嘴打饱嗝等巨大,纠仪御史发现后,轻则当场申斥责令改正,重则禀明圣上予以惩处,或降职,或罚俸。在不少老戏中,御史的主要活计是为百姓声张正义,严厉惩治贪官污吏,其实其重要工作是监管官员吃饭时的不良行为,以维护最高领导的威仪,与惩治贪腐毫不搭界。
(四)尽管官饭难吃,但有资格的吃官饭者却不得不吃,否则更是大大的罪过。据《南亭笔记》记载,一次慈禧太后颁布通告,要在坤宁宫赏王公大臣吃肉,这可是十分难得的事情,既不用露天挨冻,又属于正儿八经的吃食,还能和老佛爷套套近乎。所谓吃肉,就是吃白煮猪肉,这是满族从关外带来的习俗。有清一代,宫中每天都要杀两口猪,在坤宁宫的大锅里煮熟后,用来孝敬神灵的。祭祀后的猪肉,则赐予宫中侍卫分而食之。每年二月初,皇帝皇后和各位嫔妃,也聚集在坤宁宫吃上一回肉。有人曾赋诗记其盛况:“吃肉迎神溯国风,官家举案乐融融。地衣新袭西洋毯,促坐齐来女御官。”
由于祭神之猪地位尊贵,每天清晨,最早进入东华门的就是它二位,而且还要乘坐布围骡车。等候早朝的文武大臣听到嗷嗷的猪叫声,便知该出门了绝对不会误事。
慈禧坤宁宫请客的故事。光绪年间的大学士——徐郙。慈禧请客他没去。老太后一气之下给他订了个罪名,叫"大不敬"。老徐一听说东家生气了,赶紧进宫辩解,说自己是因为堵车所以错过了赴宴的时间,关键是这堵车的地方耐人寻味,哪儿呢?东郊民巷。
慈禧一听,得了,洋人咱惹不起,徐大人也不容易,这事儿就算了吧。这事儿要防在鸦片战争之前,徐大人可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