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搜索 帮助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Pages: 1/2     Go
主题 : [转帖]清史研究泰斗戴逸:雍正继位为何怕康熙亡灵
anan1250341 离线
级别: 贵宾
UID: 352
精华: 4
发帖: 1018
金钱: 386 枚
威望: 100 点
金币: 100458 个
在线时间: 155(时)
注册时间: 2005-08-02
最后登录: 2017-08-0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06   
0

[转帖]清史研究泰斗戴逸:雍正继位为何怕康熙亡灵


 

 

2009年11月06日 08:19凤凰网历史综合

 

本文作者: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教授

 


本文摘自:《戴逸自选集》 作者:戴逸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曾一度风靡全国的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描述并赞扬了雍正帝的历史功绩。雍正的确是安邦治国的杰出政治家。电视剧围绕当年太子的废立、皇位的争夺、惩治贪污、西北用兵等展开了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斗争。我这里只是从一个历史研究者的角度,对雍正继位的问题谈点个人见解。


关于雍正的继承帝位,历史学界从来就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雍正是由康熙临终传位的合法君主;另一种认为雍正继位是夺权篡立。后一种篡立说由孟森、王钟翰、许曾重、杨珍等学者的研究,提供了越来越多而坚实的证据。


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帝在热河和南苑行猎之后“偶感风寒”,住在畅春园休息,命皇四子胤禛往天坛代行冬至祭典。十一月十三日凌晨,病情恶化,至夜间猝然逝世。据称:临终遗言由皇四子胤禛继位,即雍正帝。官书言之凿凿,似无可怀疑。但当时社会上流言四起,说雍正系篡立夺位。较早见于记载者为《大义觉迷录》,其中说:


“先帝欲将大统传与允,圣躬不豫时,降旨召允来京,其旨为隆科多所隐,先帝宾天之日,允不到,隆科多传旨,遂立当今。”


“圣祖皇帝原传十四阿哥允禵天下,皇上将‘十’字改为‘于’字。”“圣祖皇帝在畅春园病重,皇上就进一碗人参汤,不知何如,圣祖皇帝就崩了驾,皇上就登了位,随将允禵调回囚禁。太后要见允,皇上大怒,太后于铁柱上撞死。”


此处所说雍正夺位的情节,曲折离奇,与官书记载大相径庭。一方面官方文书不可全信,因为它是雍正即位后编写的,自然不会有篡立的痕迹。另一方面民间流言,亦不可全信,因这些流言多出自雍正政敌之口。雍正继位之谜,遂扑朔迷离,成为千古疑案。例如改写遗诏之说是不可能的。因清朝的书写格式,允禵写作“皇十四子”,胤禛写作“皇四子”,第一个“皇”字不可省略,改诏是不可能的。但否定这一民间传言,并不排斥雍正的矫诏篡立。雍正继位确实存在许多疑点,这件公案扑朔迷离众说纷纭,成为千古疑案。


康熙晚年,因太子废立,闹得举朝不安,储位虚悬已十年之久。但康熙心目中似乎已将皇十四子允禵视为自己的接班人。当时准噶尔入侵西藏,清援军入城战败,西线军情紧急。康熙五十七年,允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率大军西征。这次援藏之役,出兵多,任务重。当时,太子人选正待确定,康熙给允禵这一重大任命,当意有所属,大概是为了考验和锻炼允禵的才能。为了树立允禵的威信,此次出兵仪式隆重,规格甚高,康熙“亲诣堂子行礼”。允禵可用正黄旗纛,称大将军王。随允禵出征的有一批亲王、郡王及康熙的几个爱孙。康熙十分看重允禵的才能,对蒙古亲王说:“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即与我当面训示无异。”(《抚远大将军奏议》)


允禵到前线后,康熙对他关怀备至,屡通音问,告诉他“阿玛、额娘身体都好……自去年以来,一剂药也没吃,……上炕时不再需要旁人扶持,骑马时也不用安放马蹬了”,“朕的白头发、白胡子有些变青了,你不要将此告诉别人”(《满文朱谕》)。允禵在前线二年内受赏赐物件食品达16次之多,包括眼镜、鼻烟壶,康熙用过的腰带,“凡有各省进献之佳品,父皇皆一项不漏,立即赏给臣”(《满文朱批奏折》)。允禵的几个儿子也被康熙带到热河“仁爱训育”,使他们“时常依绕皇祖膝前”(《满文朱批奏折》)。允禵的儿子弘春和女儿结婚,康熙亲自照料,赏赐财物妆奁。康熙给允禵兵权,且关系十分亲密,这在当时已给人以允禵将是接班人的印象。故皇九子允禟说允禵“聪明绝世”,“才德双全,我弟兄们皆不如”,“十四爷现今出兵,皇上看的很重,将来这皇太子一定是他”(《文献丛编·允祀允禟案》)。连当时的(朝鲜)朝拜使者也说:“十四王拥兵在外,屡建大功,众心咸属。”(《燕行录》)


把这些记载和雍正夺位后对允禵出任大将军之事的评论相对照。雍正说:“(康熙)知允禵在京毫无用处,况秉性愚悍,素不安静,实借此驱逐之意也”(《大义觉迷录》)。照这说法:康熙竟会派一愚悍不安静的儿子担任大将军之职,视军务如儿戏,这是不可信的,是雍正为了破坏允禵形象的诋毁之词。


康熙怎样传位给雍正,据官书所说,也是破绽百出,无以自圆其说。最早是雍正元年八月上谕:“圣祖……命朕缵承统绪,于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仓猝之间,一言而定大计。”这里未提及听到遗命的人。至雍正五年十月上谕说:“皇考升遐之日,召朕之诸兄弟及隆科多入见,面降谕旨,以大统付朕。是大臣之内,承旨者惟隆科多一人。”这里出现了诸皇子和隆科多聆听遗命的记载。至雍正七年九月,雍正为了驳斥夺位流言,写《大义觉迷录》,叙述康熙临终授命情形,极为详细具体: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冬至之前,朕奉皇考之命,代祀南郊。时皇考圣躬不豫,静摄于畅春园。……至十三日,皇考召朕于斋所。朕未至畅春园之先,皇考命诚亲王允祉、淳亲王允祐、阿其那(即允祀)、塞思黑(允禟)、允禵、允祹、怡亲王允祥、原任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即皇帝位。’是时,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贝勒允禑,贝子允祎在寝宫外祗候。及朕驰至问安,皇考告以症候日增之故,朕含泪劝慰。其夜戌时,龙驭上宾。朕哀恸呼号,实不欲生,隆科多乃述皇考遗诏。朕闻之惊恸,昏仆于地。诚亲王等向朕叩首,劝朕节哀。朕始强起办理大事。”(《大义觉迷录》)


这段话存在许多问题:


一、康熙传位的重要情况,按理当在雍正即位之初,即行披露,何以延至七年之后才说出来。


二、雍正一直强调,自己在康熙去世之前,不知道会继承帝位,“朕向者不特无意于大位,心实苦之。前岁十一月十三日,皇考始下旨意,朕竟不知。朕若知之,自别有道理,皇考宾天之后,方宣旨于朕”(《上谕内阁》)。而按照《大义觉迷录》所言,雍正在康熙弥留之前八个时辰赶到了病榻前,其时康熙尚能言语,“皇考告以症候日增之故”,何以康熙未向雍正透露已传位于他。这是何等大事?是康熙遗忘了吗?还是向雍正保密?这都于理不通。而且已听到康熙面谕传位的兄弟们和隆科多亦无一言道及,直到康熙死后“隆科多乃述皇考遗诏”,情形未免离奇。


三、隆科多既是面承遗诏的“惟一大臣”,而雍正五年的谕旨中却说“圣祖仁皇帝升遐之日,隆科多并未在御前,亦未派出近御之人”(《东华录》),前言后语,相互矛盾。


四、雍正说:康熙死时,果亲王允礼(皇十七子)亦“在寝宫外祗候”,而隆科多却说:“圣祖皇帝宾天之日,臣先回京城,果亲王在内(指皇宫内)值班,闻大事出,与臣遇于西直门大街,告以皇上绍登大位之言,果亲王神色乖张,有类疯狂,闻其奔回邸,并未在宫迎驾伺候”(《上谕八旗》)。可见允礼并不在“寝宫外祗候”,他听到康熙去世,赶往畅春园,在西直门大街遇到隆科多,才听说雍正继位,大出意外,甚为惊骇,逃回家去。


五、据雍正说:“皇考升遐之日,朕在哀痛之时,塞思黑(允禟)突至朕前,箕踞对坐,傲慢无礼,其意大不可测”(《大义觉迷录》),“圣祖仁皇帝宾天时,阿其那(允祀)并不哀戚,乃于院外倚柱,独立凝思,派办事务,全然不理,亦不回答,其怨忿可知”(《清世宗实录》)。允祀、允禟的举止不像是八个时辰以前已聆听康熙的传位遗言,而像是康熙刚刚逝世,听到雍正即位的消息而胸怀激愤之情。由此可见,所谓八人受康熙面谕传位雍正的事,十分可疑,很可能是在七年之后伪造出来的。


从皇族中对雍正继位的反应亦可看出问题。雍正的兄弟很多,支持雍正继位的只有皇十三子允祥一人。


皇十四子允禵和雍正一母所生,二人又是角逐帝位的死敌。允禵从军前调回北京奔丧,与雍正口角冲突,被永远囚禁。


皇八子允祀、皇九子允禟是雍正的死对头,他们势力大、影响广,对雍正篡立不服,进行抵制,是雍正的重点打击对象,至雍正四年,允祀、允禟被迫害致死。两人死后雍正把他们改名为阿其那(狗)、塞思黑(猪),可见积恨之深。


皇十子允(礻我)是允祀一党,雍正二年即永遭囚禁。


皇三子允祉也反对雍正继位,雍正说他“与阿其那、塞思黑、允禵交相党附(《清史稿》)”。其子弘晟看不惯四叔的作为,雍正斥其“凶顽狂纵,助父为虐”。与父亲同被禁锢。


皇五子允祺是位胆小怕事的人,但他的儿子弘升也对雍正不满,被削除世子。


皇十二弟允祹,本封履郡王,于雍正元年因“并不感激效力”,降为贝子。


其他兄弟年龄较小,未卷入皇位的争夺,故得保全。雍正的生母德妃,民间流言,说她触柱而死,虽无确切佐证,但雍正和允两个亲生儿子,为争位而拚得你死我活,小儿子被大儿子终身囚禁,她在康熙去世允被囚后“不饮不食”,不久死亡,其死因可能与帝位争夺、兄弟阋墙有关。连雍正的大儿子弘时(三阿哥)也不满父亲的所作所为,有所抗争,雍正竟和他断绝父子之情,令他去当允祀的儿子。“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允祀之子。令允祀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着即撤去黄带,交与允祹,令其约束赡养”(《宫中档雍正朝奏折》)。到雍正五年,弘时又进一步与其他几个皇室兄弟得罪,被雍正赐死。


雍正初年,皇室内部这场血腥的屠杀,是雍正篡立而引起皇族内部的集体抗争,不仅他许多兄弟参加,连他的生母、亲子也站在敌对营垒中。朝内外稍知情形者均不直雍正的行为,不服的人很多。故雍正说“在廷诸臣为廉亲王(允祀)所愚,反以朕为过于苛刻,为伊抱屈,即联屡降谕旨之时,审察众人神色,未尝尽以廉亲王为非”(《上谕内阁》)。故清除允祀、允禟集团中被株连杀害的皇室、大臣甚多。连朝鲜的史料中也说“清皇(指雍正)为人自圣,多苛刻之政,康熙旧臣死者数百人”(《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如果雍正确属康熙传位,是合法继承,就难以想像会集结起这样强大的反对力量,会激起众叛亲离,只剩孤家寡人。



雍正对年羹尧、隆科多、张廷玉等大臣的态度也很可怀疑,这三人都是雍正夺位的功臣。年羹尧是雍邸旧人,妹妹是雍正的贵妃。当时,允禵在西北为大将军王,手握重兵。雍正夺位,按当时的集权体制,允禵很难举兵反抗,但雍正也不能不心存顾虑,而当时年羹尧任川陕总督,掌管粮饷,扼允禵之后路,正好是牵制允禵的一枚重要棋子。故雍正对年极为倚重,言听计从,荣宠异常。雍正对年羹尧的批语中甜言蜜语:“你此番心行,朕实不知如何疼你。尔此等用心爱我处,朕皆体会到,每向怡(怡亲王允祥)舅(隆科多),朕皆落泪告之。”雍正二年十月年到北京,雍正尚称其“公忠体国,不矜不伐,内外臣工当以为法,朕实嘉重之至”(《雍正朱谕》)。不久,突然翻脸,年羹尧的奏折中“朝乾夕惕”误写作“夕惕朝乾”,雍正斥其有意倒置“羹尧不以朝乾夕惕许朕,则羹尧青海之功,亦在朕许不许之间未定也”(《清史稿》)。将年贬为杭州将军。官员们看到年失宠,纷纷上奏劾年,不久逮年至北京,胪列92条罪状,令年自尽。


另一功臣隆科多,以国舅之尊,任职步军统领,掌管北京的卫戍任务。康熙去世,他正手握兵权,一手促成雍正登基。雍正以前和隆科多交谊不深,在关键时刻隆科多倒向雍正一边。雍正对他感激涕零,尽心笼络,脱略了君臣的形迹。雍正即位,对年羹尧说:“舅舅隆科多,此人朕与尔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错了。此人真圣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萃之希世大臣也。”隆科多究竟立了什么大功,值得雍正这样吹捧他,不能不令人怀疑。后来也突然翻脸,以隆科多私藏玉牒(皇帝的家谱)在家,犯大不敬罪,罗织罪名41条,囚禁至死。


如果说年羹尧、隆科多恃宠狂傲,擅作威福,贪污纳贿,任用私人,那也是雍正骄宠太过而造成的。年、隆一贯的作为,雍正心内始终很清楚,何以即位之初,甜言蜜语,而突然翻脸,即屠杀囚禁,前恭后倨,一至于此,雍正曾批评:“年羹尧、隆科多办事不能慎密。”如果雍正继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年、隆二人完全掌握其中隐私,他们平时出言不慎,透露了消息,可能是遭到杀身之祸的主要原因。


康熙晚年,身边有一位内务府重要官员赵昌,他贴身侍候康熙,照料其起居,传达其意旨,康熙晚年和传教士的交往都通过赵昌进行。据当时在京的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说:“雍正即位,发布了一个使全国震惊的命令,赵昌被拘执,处死刑,财产抄没,子女为奴”(《京廷十有三年记》)。为什么雍正即位,急急忙忙要处死此人,合理的解释是:赵昌知道康熙去世和传位的真相,而且不肯附和雍正,所以拿他问了刀。最近出版了《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雍正元年正月初六即赫然列有查抄赵昌家产的奏折,计有奴才家丁400余人,房500余间、田地5600余亩及大批金银物件,可以证实马国贤所说赵昌很快被杀为不虚。


张廷玉的命运和年羹尧、隆科多、赵昌完全不同。康熙晚年,张还是中级官吏,且是汉人,对雍正登基帮不上忙。雍正即位后,他被提拔上来,做文字工作,雍正夸奖他“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清世宗实录》)。《实录》是清朝的历史,康熙晚年有太子废立和雍正继统两件大事,如何编写这段历史,关系到雍正的威信和名誉。张廷玉撰纂《实录》,把历史剪裁得完全符合雍正的心意,而且天衣无缝,不留破绽。故雍正特别宠信他,称他是“第一宣力之大臣”。允诺张廷玉死后可配享太庙,在清一代,汉臣中得此殊荣者惟张廷玉一人。其实,张廷玉专事笔墨文字,从未建功立业,他的功劳就是撰写历史,销毁档案,为雍正掩饰当年夺位的真相。张廷玉还有一个不同于年羹尧、隆科多的长处,即是保密,不从自己嘴里流露半点机密,他的作风影响到后来的军机处,“致使汪由敦、于敏中互相承其衣钵,缄默成风,朝局为之一变。”(《啸亭杂录》)


雍正如果矫诏夺位,又用残酷手段处置了诸兄弟和儿子,那就不能不受到良心的谴责。后来乾隆说:允祀、允禟“觊觎窥窃,诚所不免。及皇考绍登大宝,怨尤诽谤,亦情事所有,特未有显然悖逆之迹。皇考晚年屡向朕谕及,愀然不乐”。这明显透露了雍正的惭愧不安,故乾隆即位,很快就为牵涉到此案中的哥哥、叔叔及宗室、大臣们平反昭雪。


雍正的举动也很异常。他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最受康熙爱重的孝顺儿子,但即位之后,似乎很害怕康熙的亡灵。


康熙一直住在畅春园,这是当时规模最大、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雍正弃而不用,另营新居,大兴土木,扩建圆明园,作为自己起居的行宫。


康熙经常去热河避暑山庄,行围打猎,练兵习武,接待蒙古王公,雍正先前也常陪侍父皇去热河。但他即位以后的十三年,一次也没有去过避暑山庄。


顺治、康熙的陵墓都在北京以东遵化马兰峪。此处形势雄峻,地面开阔,后称“东陵”,雍正偏偏不肯和康熙葬在一起,到北京西南易县,另建“西陵”,仿佛在故意躲着康熙。


须知,尽管雍正雄才大略,很有见识,但迷信思想很浓重,他说:“鬼神之事,即天地之理,不可以偶忽也,凡小而丘陵,大而川岳,莫不有神焉主之,故皆当敬信而尊事”,“朕于天人感应之际,信之甚笃”(《东华录》)。一个相信天命鬼神的人如果干下了对不起父亲、兄弟的事,他就会心中有鬼,无论起居、娱乐、埋葬都要远远地躲开他父亲的亡灵。这虽然算不上夺位的直接证据,如果其他证据能够成立,也不失为一个旁证。


雍正继位存在很多疑点,很可能是矫诏篡立,由于改写了历史,销毁了档案,现在难于找到更确凿的证据,斧声烛影,是千古难解的疑案。当然,即使篡立是实,也不能抹煞雍正的历史功绩。应该说:封建统治阶级为争夺权位而相互残杀,是经常发生的。汉武帝攻杀儿子,唐太宗屠弟逼父杀子,武则天杀子,即使英明的君主也往往用阴谋手段和残酷斗争来为自己开辟道路,巩固地位,雍正并不是个例外。雍正,作为最高统治者,他具有杰出的才能,勤于政务,洞察下情,办事认真,御下严格,以雷厉风行的手段纠正了康熙晚年吏治疲玩、贪污公行的弊端,又实行“地丁合一”、“耗羡归公”、“改土归流”的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促进经济发展,巩固国家统一,雍正统治十三年,厉行整顿、改革,为以后的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础。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anan1250341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洗桐女史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
精华: 166
发帖: 10196
金钱: 500671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101539 个
群组: 四宜堂
在线时间: 1193046(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24-06-11
1楼  发表于: 2009-11-06   
[原创]

这篇文章有几处不实之处,桐桐试举相关史料辩之:

引用
连当时的(朝鲜)朝拜使者也说:“十四王拥兵在外,屡建大功,众心咸属。”(《燕行录》)

戴逸先生说“当时”,此言不确,事实上这并非康熙晚年允禵出兵之际,朝鲜使臣所说的。戴先生所引的这则史料出自《燕行录》中的李押的《闻见杂记》,所记载的是乾隆朝时,李押到中国的所见所闻,此可否谓之当时?此一误也。
而且《闻见杂记》本身错误颇多,雍正兄弟的名字很多都搞错了,比较可乐的是他把八王的名字写作允礻我,后面还来一句廉亲王允禩,认为这是两个人,殊不知廉亲王允禩就是八王,而允礻我则是康熙第十子之名。后面还描述了德妃露乳,以图感化雍正的故事,德妃自言他们兄弟二人都是共饮此乳长大的,希望皇帝念及此,不要做出骨肉相残之事。此说更属荒谬,按照清宫的规矩,德妃何曾有机会给胤禛兄弟喂奶?通篇看来,不乏演义色彩,其真实性自然大打折扣。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朝鲜史料中关于允禵的消息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康熙五十九年《备边司誊录》,只是记载了允禵出兵的消息,“俾勿称将军,只称王号,而军中旗纛,皆用黄色”云云,并未言彼有舆论说其为康熙心目中之储君。而关于允禵为康熙内定储君的传闻,乃为康熙驾崩,雍正继位之后才有的。而这些传闻不能排除是新君政敌所散播的。此外,随着谣言的散播,允禵在后来显然已经被神化了,至乾隆十三年朝鲜人尚闻得允禵“其十三岁,既拜西征大元帅”,而这简直就是一派胡言!


而且戴逸先生引用的这条资料很显然是转引别人的,因为原文是“允禛拥兵在外,屡建大功,众心咸属”(朝鲜人把雍正的名字误作允祯,而允禵的名字误作允禛)了,这条资料最早是金承艺所引用的,他引文中十四王后面接个“……”号,后来杨珍等人转引金文,都注意了这一点,但是戴先生则根本没有注意到,而且显然也没有去检阅过原文的,不然怎么能把乾隆朝时的口碑评语当作康熙末年允禵出兵的时候朝鲜使臣的见闻呢?

引用
康熙晚年,身边有一位内务府重要官员赵昌,他贴身侍候康熙,照料其起居,传达其意旨,康熙晚年和传教士的交往都通过赵昌进行。据当时在京的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说:“雍正即位,发布了一个使全国震惊的命令,赵昌被拘执,处死刑,财产抄没,子女为奴”(《京廷十有三年记》)。为什么雍正即位,急急忙忙要处死此人,合理的解释是:赵昌知道康熙去世和传位的真相,而且不肯附和雍正,所以拿他问了刀。最近出版了《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雍正元年正月初六即赫然列有查抄赵昌家产的奏折,计有奴才家丁400余人,房500余间、田地5600余亩及大批金银物件,可以证实马国贤所说赵昌很快被杀为不虚。

第二,赵昌并未被杀,直到1731年,雍正九年,他尚在人世,而此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大于或等于七十三岁)。


马国贤的《清廷十三年》李天纲的中文译本是如下陈述雍正下令逮捕赵昌的:
“康熙皇帝死后不几天,上述的葬礼还在进行的时候,继位皇帝雍正颁布了一条谕令,以一种让整个帝国感到吃惊的方式显示了他的掌权。在他的命令下,官员赵昌被抓了起来,戴上了重重的镣铐,宣判以枷刑处死。木枷是一种戴着走的板子,有200磅重。这位傲慢朝臣的财产被没收充公,家人受罚为奴,妻妾被分配给他人。陛下在他的一份谕旨中宣布,他之所以要如此地惩罚赵昌,是因为他太傲慢,还滥用职权迫害欧洲人。所有这些,我只能把它归结为全能的天主的判决。这就是著名的赵昌的下场,他是铎罗枢机主教和所有天主教的公敌。”


枷刑处死其实就是枷号,戴上重枷也许会因为身体不能负荷而死亡,因人而异,但是却未听过枷刑算作死刑的一种。这个可能是行文用语不当的问题。而据另外一位传教士冯秉正的记载,则显示赵昌在东直门那里执行枷刑,而他虽然年迈,但并未死亡。直到雍正九年时他还尚存人世,并且受了洗。


据冯秉正说与赵昌同一处监牢里被判枷刑的满洲官员就因为偿还了亏空而被释放,而赵昌自己对于恢复自由也是有期盼的,曾说一旦被释放就跪在冯秉正面前表示对他的感谢。所以说赵昌是因为知道胤禛篡位真相而被治罪这种说法本身十分的可笑。


满文奏折中有追讨赵昌亏空的奏折,结合与其关在一起狱友的情形,则他因为经济问题而被治罪的可能性较大。


引用
皇十四子允禵和雍正一母所生,二人又是角逐帝位的死敌。允禵从军前调回北京奔丧,与雍正口角冲突,被永远囚禁。


这个说法略有失实。


允禵原先只是被派去守陵,那和圈禁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允禵可以在陵寝附近地区,阎家宫、汤泉等地任意来回,除了有特殊祭祀任务外,他在一定区域内行动不受任何人限制,也不用向任何人汇报。而被派去监视允禵的人,雍正有令不得让其察觉,自然更不会对允禵的自由横加干预,因而不能谓其为圈禁。而且允禵回京后对雍正咆哮,雍正认为是允禩事先书信教唆的,这点以后有空会详细解释个中来由,此处不赘。


引用
不久,突然翻脸,年羹尧的奏折中“朝乾夕惕”误写作“夕惕朝乾”,雍正斥其有意倒置“羹尧不以朝乾夕惕许朕,则羹尧青海之功,亦在朕许不许之间未定也”(《清史稿》)。将年贬为杭州将军。官员们看到年失宠,纷纷上奏劾年,不久逮年至北京,胪列92条罪状,令年自尽。


年羹尧非是将“朝乾夕惕”误写作“夕阳朝乾”,而不是“夕惕朝乾”,雍正是恼怒年羹尧将其比作“夕阳”。而且这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而已,年羹尧案和隆科多案均有很深层次的原因,绝非一言两句就能解释的清楚的。而且如果仔细阅读雍正的朱批谕旨,就会发现雍正对臣下的态度,是其秉性使然,他对于自己所喜欢的大臣经常会说一些非常亲昵有失君臣之礼的话,奖赏起来常常破格逾礼,而有错处责骂处罚起来也毫不留情。


如功臣、恩人、超群拔类凡此种种评价也常施于其他人,特别是恩人,皇帝有时候还用他评价一个群体,一群忠诚勤于任事的封疆大吏,故而不能以此就别疑有他,这样颇有点疑邻盗府之嫌。


这篇文章中诸如张廷玉因为篡改实录而得配享太庙的说法,杨启樵先生等都逐一做过解释,在这里就不想再多说什么了。我是觉的既然有人认为雍正杀年羹尧、隆科多等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很多隐秘,何以就单单留下张廷玉一个活口?


比如前面赵昌此人他根本就没有被雍正杀掉,但是就因为看到一条不实的记载,认定他被雍正处死了,也不详查原因,就一口咬定是因为灭口,岂不是太过于主观了?(未完待续~~~今明几天不村君,要发就发护君贴!耶!)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洗桐女史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推广白话文!
级别: 六品内阁侍读
UID: 23750
精华: 0
发帖: 122
金钱: 61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3(时)
注册时间: 2008-09-03
最后登录: 2011-03-03
2楼  发表于: 2009-11-06   
别的我不懂,只是胤禵只用了一次黄色的就是皇位继承人了?废太子以前穿啥颜色啊?穿成皇帝了吗?李氏朝鲜一直看不起清朝的,称清使是虏使呢,再说风俗和语言不同,还有距离,难免以讹传讹的。只是杨珍也认为雍正是篡位的吗?有点郁闷!雍正怕康熙亡灵?顺治崩于养心殿,康熙不住养心殿,是不是也怕顺治亡灵?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爱历史的猫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凤只孤鸾 离线
怡王府护院睡神
级别: 六品内阁侍读
UID: 2496
精华: 0
发帖: 169
金钱: 138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24(时)
注册时间: 2006-12-10
最后登录: 2015-05-06
3楼  发表于: 2009-11-07   

在雍正文物大展的书录中有戴逸的文章。可能因为是给雍正文物展做录,他的大量笔墨放在了政绩上,但是在关于雍正即位问题上却是明显偏向十四。


记起早上桐说要驳戴逸的文,就赶紧来看。


其实关于戴逸的说法,首先,他讲《大义》中四驳曾静的话当做理由来作为他即位不正的缘由,可是他却没有公正的去说,那些理由会是雍正即位之后,政敌用来诋毁他的言论,并非真实。


其次,他讲到雍正的许多政策是虚有其表,事实上并没有多大的功效,还举例乾隆年间贱籍并没有开放的事实。那么他为何没平心静气的去说,因为雍正在位时间短,而乾隆的许多政策并没有延续雍正年间的,所以会造成四的许多政策最后夭折的结果!一味的去指摘雍正政策的实施结果,未免有失偏颇


 


如果雍正确属康熙传位,是合法继承,就难以想像会集结起这样强大的反对力量,会激起众叛亲离,只剩孤家寡人。


 


这理由,更加搞笑了吧。分明雍正兄弟在康熙年间斗成那样你死我活,无论谁即位,都会成为矢之中的,并非只是雍正!


 


康熙一直住在畅春园,这是当时规模最大、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雍正弃而不用,另营新居,大兴土木,扩建圆明园,作为自己起居的行宫。


 


这,我没有桐那样可以引经据典的头头是道。不过,看到这里,真是无奈了。圆明园在雍亲王期间就是他的园子,即位之后将自己住了很长的时间的园子修葺一下,住进去,还成为别人指责的,不敢面见君父的理由?


 


康熙经常去热河避暑山庄,行围打猎,练兵习武,接待蒙古王公,雍正先前也常陪侍父皇去热河。但他即位以后的十三年,一次也没有去过避暑山庄。


 


去避暑山庄。雍正在位十三年勤政到了半夜三更还在秉烛批奏折的地步。这样一个人,因为勤心政务,没有玩乐,也成为他不法即位的理由?


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立心根本不清楚,遇事自然非过则不及。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凤只孤鸾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洗桐女史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
精华: 166
发帖: 10196
金钱: 500671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101539 个
群组: 四宜堂
在线时间: 1193046(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24-06-11
4楼  发表于: 2009-11-07   

嘿嘿~~~歇一会儿,过会儿再在二楼编辑帖子~~


偶发现戴逸他并不与时俱进啊,虽然看了他在王朝之后写的欺世盗名帝王策,没想着他会改变多大的态度,但是居然写的东西和他写简明清史时的观点没一点改变,着实令人惊讶。我一直觉得随着看资料的深入,一年的时间内,可能观点就会改变很多,但他居然几十年了一点变化都没有,心虚惧鬼还拿来说……默默,雍正难道没有经常去祭陵,难道雍正没有月月去畅春园拜他爹?太说不通了吧~~我当年看了戴逸的书还以为雍正继位后就真的一次没去过畅春园呢,结果后来看到皇后病重时他去畅春园探望,就很疑惑,再后来发现恩佑寺就是康熙在畅春园的寝宫清溪书屋改建的,雍正每个月都要去一次呢,然后我就很无语了,这哪里惧鬼呢?而且顺治的寝宫和康熙的寝宫也不同的~~真是疑邻盗斧啊~~等我过回编辑帖子详细说明~~~


唉,戴逸居然还拿这种不实的说,看我上面谈到的了吗,乾隆朝时的传闻都能移花接木算成康熙末年的事,太晕了~~~


我发现了,老一辈的专家一旦形成固有的思维,真的根深蒂固,很难改变,而且他们哪怕一点探索的意图都没有~~~像王钟翰,他既然已经过世了,我也就不那么刻薄了,只说一句,他在清宫秘档上当着全国观众的面,说允禵回京的途中被雍正绑了,所以一到京他和雍正咆哮,说你怎么能那么欺负我~~这段话他有何根据?任何书上没有记载吧,他YY的吧?他怎么能那么不负责任呢?


有时候觉的他们和金恒源本身并无本质的区别,端得只在于有个德高望重的身份,以致于圈子里的人即使明知道他说错了,也不会指出来,即便指出来,也可能碍于他的面子,不敢把话说的那么直接。我上网上看到有人评价说戴先生都是用二手资料,这话委实没有说错,他自己转引资料都不要对证的吗?那套燕行录,好几个大学的清史所都购买了啊,我手上一些台版的朝鲜资料还是人家帮忙复印的呢~~


唉,我现在很觊觎那套朝鲜文集丛刊,原本想着今年国庆的时候去某大学住几天抄点资料呢,结果因为甲流,被禁足了,计划给搁浅了~~


戴先生比咱们看这些资料方便多了,而且他也应当有助手啊,居然引文都没校对过的~~太汗了~~


我是觉得他老人家几十年了,还固守着以往的想法,没一点变化太不可思议了,其他的不说吧,张廷玉篡改实录,以及不去避暑山庄是害怕康熙亡灵这个都是让人汗颜到不能再汗颜的言论了~~~好多过时的观点都拿来说……唉唉~~~~~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洗桐女史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anan1250341 离线
级别: 贵宾
UID: 352
精华: 4
发帖: 1018
金钱: 386 枚
威望: 100 点
金币: 100458 个
在线时间: 155(时)
注册时间: 2005-08-02
最后登录: 2017-08-08
5楼  发表于: 2009-11-07   
俺觉得戴逸老是人到了晚年,8容易接受新的东西,新的观点了,就像某些皇帝晚年怠政一样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anan1250341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洗桐女史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
精华: 166
发帖: 10196
金钱: 500671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101539 个
群组: 四宜堂
在线时间: 1193046(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24-06-11
6楼  发表于: 2009-11-07   

可是很多新的观点二十年前就有了啊~~~有些根本就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啊,真不知道怎么那么固执。我越看越觉得可笑,亏得赵昌没死~~不过即便赵昌死了凭啥就说是因为雍正篡位灭口?人家马国贤书里也没提到啊??哪里猜测的!要真是说啥就是啥的,那还需要考证干嘛~~~


引用
在雍正文物大展的书录中有戴逸的文章。可能因为是给雍正文物展做录,他的大量笔墨放在了政绩上


哈,这还好,我还以为这是他在雍正大展上要说的呢~~~我昨天之所以打那么多字,就是因为看到胤禩吧等,转这个,在那破口大骂四哥~~~真令人无语~~~~还有阎崇年写的康熙的十五个儿子的命运,这些人也到处转~~~没见到这样的,自己不了解的,乱跟着附和骂人的~~~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洗桐女史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anan1250341 离线
级别: 贵宾
UID: 352
精华: 4
发帖: 1018
金钱: 386 枚
威望: 100 点
金币: 100458 个
在线时间: 155(时)
注册时间: 2005-08-02
最后登录: 2017-08-08
7楼  发表于: 2009-11-07   
这篇文章应该是比较早写的了,看凤凰网的注释是出自《戴逸自选集》,这本文集查了一下是2007年出的,文章写的时间应该比着更早吧,8过戴逸写的真的没有什么新的东东,都赶上民国的老调了。 不知道凤凰网为啥翻出来,8过媒体一项都是唯恐天下不乱的。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anan1250341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凤只孤鸾 离线
怡王府护院睡神
级别: 六品内阁侍读
UID: 2496
精华: 0
发帖: 169
金钱: 138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24(时)
注册时间: 2006-12-10
最后登录: 2015-05-06
8楼  发表于: 2009-11-07   

T…T


我记错了 是陈捷先的文章对四的政绩颇多微词,比如治标不治本之类的。


 


不是戴逸……


偶错鸟……


立心根本不清楚,遇事自然非过则不及。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凤只孤鸾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洗桐女史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
精华: 166
发帖: 10196
金钱: 500671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101539 个
群组: 四宜堂
在线时间: 1193046(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24-06-11
9楼  发表于: 2009-11-07   

我以前看陈捷先的雍正写真也没什么新鲜的东西,和雍正传差不多,他好像专门研究过年羹尧的问题~~这我倒看的不多~~~他的文章除了《写真》外我大都是2001年和2002年在网上看的,现在都没什么印象了。


我觉得台湾有些研究的做的确实不错,论文审批也很严格,管你是WHO啊,上他们的集刊一律都要审核的~~上次在他们故宫网站上看到一篇文章是台湾一个研究生还是博士生写的啊,写的是雍正十三年(他死后)的满文条陈和乾隆初政的关系,那篇文章真的不错,看到有很多讨论乾隆初政与乃父政治关系的文章,却没有一篇写的那么客观,那么深入那么好的,虽然那篇文章也提到雍正怎么被臣下蒙蔽,也有很多关于某人很负面的东西,但你会很认同作者的观点,因为那个没有一点让你感觉牵强的地方。台湾的字体编码和咱们的不太一样,等我回来转完了转帖过来。


PS:刚看到一篇文章提到12年前的《雍正王朝》,我一下子很惊讶,这才感叹时间过的真快,也才反应过来,已经喜欢某人好像有十七八年了,真的老了,泪~~~~~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洗桐女史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Pages: 1/2     Go
描述
快速回复

遵守版规,请勿顶帖,勿发表纯表情、纯引用帖;权限不够请努力发帖,勿发牢骚抱怨贴;历史讨论区请勿发表纯空洞、同情、花痴的慨叹水帖!
认证码:

验证问题:
乾隆的陵寝名,请输入拼音YU Ling对应的中文 正确答案:裕陵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