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天真又可爱---驳:张鸣的《历史的坏脾气》by刚试
---岳飞后人与雍正
摘要:张鸣在《历史的坏脾气》一书中说,“天真却不可爱的雍正皇帝”,作者试图借曾静案来丑化雍正,但是,作者手段比较幼稚,不但没有达到他的目的,反而揭穿了雍正制造文字狱的谎言,张鸣真是偷鸡不成,反失一把米。
首先,作者缺乏历史常识,张鸣说:
"从来历史上轮到争位的时候,父子反目、兄弟相残都是免不了的事。胜利者对付政敌,或杀或坑都是应有之意,别人其实也说不出什么更多的来。君不见,李世民杀了两个兄弟,逼他父亲让了位,最后还不是得了明君之名。可是,雍正对付他的两个争位的兄弟,也不杀也不坑,却封他们为“阿其那”(猪)、“塞思黑”(狗)。"
但是,据清史专家研究,在满族语言中,“阿其那”的音没有狗的意思,同样的,“塞思黑”这个音也没有猪的含意。阿其那是八阿哥夺位失败后,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字,意思是“俎上冻鱼”,俎就是案板,整个意思是,案板上面已经冻坏的鱼,任人宰割。而塞思黑是“讨厌”的意思,在满族语言里面是讨人厌的意思。
个人认为,最搞笑的是,张鸣试图给雍正抹黑,却反而给雍正评了反。雍正不受儒林子弟喜欢的最大的事,就是曾静案,过去人们通常称此为清朝最著名的文字狱之一,但是,张鸣在《历史的坏脾气》中却证明了,曾静案根本不是什么文字狱,而是谋反行为,鼓动武将推翻现政权,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这种行为,无论在今天的中国或者美国都是杀头之罪。雍正没直接杀曾静,却是试图和曾静公开辩论,写了《大义觉迷录》,这不是很好么,总比杀了曾静好么。可是,张鸣却攻击雍正的这个行为幼稚,说雍正违背了“传统黑幕政治”的定律。我却不这么认为,相反,如果他之后的中国皇帝都能象雍正这样公开和政敌辩论,中国早就民主了。皇帝给知识分子话语权,这么好的事张鸣也要哼哼唧唧的丑化一下,足见张鸣内心是多么的阴暗。
曾静案:
雍正六年(1728年),湖南出了个反清案件,事主名叫曾静,是个屡试不第的儒生,因受到明朝遗臣吕留良诗文的影响,锐意反清。一日,不知从哪里听说现任川陕总督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于是让他的弟子张熙前去投书,劝说岳反清。结果,岳钟琪上报朝廷。于是,这个送上门去的“反革命小集团”被连窝端掉,圣眷正隆的岳钟琪以诱捕曾静洗清了自己。
无论在哪个朝代,出几个谋反案件都不稀奇,不过这次情况大有不同,在查抄出来的“反革命文件”中,居然有大量宣传雍正争夺皇位的内容,说他如何谋父、逼母、弑兄、屠弟,以及贪财、好杀、淫色,等等,几乎跟当年的隋炀帝杨广差不多。 曾静案是主要针对雍正个人的谋反行为。按照传统时代的常理,对于这样一个策动大臣谋反,并对现任皇帝进行恶毒攻击的“反革命小集团”的成员,凌迟处死并夷之九族本是应有之意。可是,雍正对曾静案的处理,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雍正下令将审讯曾静的记录整理成册,并在前面加上了长长的按语(上谕),起名为《大义觉迷录》。雍正在上谕中还是花了很大的篇幅,论证自己对父母如何地好,如何地孝顺,对兄弟如何地仁至义尽,总之是将曾静等人私下散布的所有对他不利的言语,一一详加驳斥。而且“审讯记录”更是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先由审官按雍正的旨意质问,再由曾静作答,让曾静在稍做一点解释之后,将自己骂得狗血淋头,从而反证他散布的有关雍正争位的种种言语是如何地荒诞不经。《大义觉迷录》印行之后,发往各个府州县,每个学宫都备一册,成为学子们的必读书。
同时,雍正还下令在曾静的家乡湖南成立观风俗使衙门,将曾静、张熙释放,派到观风俗使衙门效力,曾静十分配合,不仅自愿到各地宣讲雍正皇帝的“圣德”,而且还写了一篇《归仁说》,表达自己诚心忏悔之意。
从曾静案可以看出,雍正大有现代提倡的言论自由和民主气度,而曾静呢,因祸得福,在官府得了份差事。如果一定要说雍正在这个事上天真,那么,我也要说,曾静显露了儒林子弟的虚伪无耻,他不是反雍正么?一反到底么,儒教不是鼓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么?遗憾的是,中国历史上,儒林弟子经常是鼓动别人去战,去死,而自己却苟且偷生。
作者:刚试,网友,不知是不是本论坛上谁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