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胤祥的常见问题一·胤祥是否因替雍正顶罪而被圈禁
胤祥因替雍正顶罪而被圈禁之说由来已久,最早是出自台湾小说家高阳的推论,而198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刘信义版《雍正
皇帝》显然受高阳的影响颇深,通过银幕特有的表现方式,将这个推测演绎了出来。而这几年随着清史热,不断有人撰文写胤祥之所以受宠于雍正皇帝,乃是因其替
胤禛顶罪,将牢底坐穿,所以胤禛继位之后才会以种种非同一般的礼遇厚待胤祥。这其中也不乏一些专门从事史学研究的学者。但这一观点,最初是如何炮制出来的,我想可能他们自己也未必清楚,这也就导致了三人成虎以讹传讹,传到后来则变成胤祥被圈禁是出自野史记载云云。事实上高阳最初之所以有这个观点,是因为胤祉告发胤褆用巴汉格隆魇镇废
太子,而太子被废
康熙令胤褆和胤禛共同监守胤礽,高阳就此就产生疑问“魇术事发,同负监守之责的胤禛,何得无失察之咎?”进而他在毫无任何资料佐证的前提下,自问自答的,对自己的疑问进行了解释,他说:“事实上是胤褆及胤禛同谋,及至事败,由皇
十三子胤祥为胤禛顶罪;或者胤祥亦为同谋,及至事败,事败绝不牵涉胤禛。”当然,高阳也知这种说法未必符合事实,末了一句则说“这当然是推论。”而这个推论又是据胤祥未曾被封爵而推断出来的。但胤祥未被封爵,只能说明他有得罪圣祖之处,何以就此而得出他为雍正顶罪的观点来?
而且我也不禁要问,胤褆魇镇皇太子之时是何时?是太子未废之先,还是太子被废之后?愚以为应当是太子被废之先,胤褆等人巴不得其早死,以便能够取而代之,故而魇镇咒其早死,和张明德等人密谋暗杀胤礽。及至太子已废,他们的目的已然达到,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后怕因为张明德一事知者甚多,担心他人告密,又何必再生是非,给别人以口实,倒头来费心费力搬到胤礽却又为他人作嫁衣裳?即便胤褆盼望斩草除根,但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才采取魇镇术,无他,因为谁都知道采用这种笨法子,还不知会不会起作用,多半是因为根本无力解决对方,所以寄希望于此,而这个时候,胤褆显然不是当初那个干生气,咬牙切齿也拿胤礽无可奈何的时候了。所以很显然魇镇太子也是在太子没有被废之前,及至太子被废,胤褆等人自以为得计,而招来嫉妒而被告发。
况且胤禛和胤祥何许人也?会参与魇镇这种事情?他们疯了还是傻了?做这种不知会不会有效,什么时候有效的笨事情?
而治史者往往并不清楚这一观点是怎样得来的,是否有根据,就攘为己有,并且在此基础上大加发挥岂不更可笑?
须知此种观点各种清史笔记之中皆不见记载,乃是高阳个人的猜测,而一经出炉,人们早已不记得高阳何以得出此种结论,而只记住了他猜测的主体内容,而众人对此观点却偏偏津津乐道,认为大有道理,而他们之所以会认为这种说法无不道理,往往就一个理由,乃是胤禛对胤祥种种恩遇实不寻常,这种逻辑似乎和
田文镜受宠必为雍府庄头、李卫、鄂尔泰倍受恩遇则必为藩邸旧人,张廷玉配享
太庙则必为帮雍正篡改实录遮掩篡位之实。此实乃不知雍正为人之秉性,先存定见,不管三七二之一,拿来就用,未免有疑邻盗斧之嫌。
我们不妨退一万步来说,即便胤祥不是因为魇镇一事为胤禛顶罪,那么有没有因为其他事情而为胤禛顶罪的道理。我认为绝对没有!
其一,太子被废的时候胤禛并不在热河。
其二,胤祥之受宠不在胤禛之下,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如果牺牲胤祥保住胤禛,这样的成本支出显然是不划算的。
其三,胤祥如果要为胤禛顶罪,那么其余兄弟能够不借着这个机会进行告发,将胤禛和胤祥一起扳倒?难道他们就不想想,一旦这么做,损失的可能就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利弊轻重难道他们不清楚?
再者说,胤祥本身在这期间并未失踪,只是因为患有鹤膝风而未能像先前那么频繁的随扈在康熙皇帝身边,而康熙六十一年二月、五月康熙巡视畿甸塞外,
允祥亦随往,可见不待雍正继位,其本身就是自由之身。
综上所述,高阳的论证本就是一个假命题,其论证过程就显失说服力,而其他人脱离了高阳的论证过程,直接拿过他的结论来用,就更是错上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