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搜索 帮助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Pages: 1/2     Go
主题 : 说说雍正的摊丁入亩
贞定 离线
摧君花兼同盟会骨干
级别: 五品吏部给事中
UID: 24501
精华: 0
发帖: 259
金钱: 623481 枚
威望: 30 点
金币: 1050 个
在线时间: 5(时)
注册时间: 2009-02-07
最后登录: 2023-02-17
楼主  发表于: 2009-04-01   
0

说说雍正的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就是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所以无地的农民和其他劳动者摆脱了千百年来的丁役负担;地主的赋税负担加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缓和了土地兼并;而少地农民的负担则相对减轻。
同时,政府也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的进步。
明代行一条鞭法,清代继续施行,部分丁银摊入田亩征收,部分丁银按人丁征收。到乾隆时通行全国,摊丁入亩后,地丁合一,丁银和田赋统一以田亩为征税对象,简化了税收和稽征手续。
清朝的赋役制度沿袭明制,以“田赋”和“丁役”作为封建国家的主要收入。所谓“田赋”,就是土地所有者(包括地主、小土地所有者、自耕农在内),每年按亩向政府交纳一定的税额;所谓“丁役”,就是年满十六岁到六十岁的男丁每年向政府无偿地负责一定的徭役。这两个历来是封建国家的“正赋”。
      清朝前期的赋役制度十分混乱、复杂,总的来说基本以征银为主,“田赋”和“丁徭”采取分征的办法,即“丁自为丁,地自为地,本不相涉的政策。“正赋”的额数并不高,但在正赋之外,另有种种名目的附加税,而且名目繁多。如“耗羡”(亦称“羡余”或“火耗”),即官府将征收来的散碎银子,要经过再加工铸造,熔炼成一定数量的银锭,再上缴国库,其中的损耗,解运费用,名曰“耗羡”,还有交纳粮食入仓的损耗,称之谓“雀耗”、“鼠耗”反正把各种损耗都算在交税人头上,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养廉银”、“浮收”、“杂徭”等。这些附加税都落到劳动人民的头上,简直是灾难。除了附加税外,地方官僚还巧立名目,横征暴敛,任意“私派”,可以想像百姓的负担有多重。而且赋役转嫁、赋役不均的现象,也十分严重。尤其是江苏吴江县,明末的“花分诡寄”弊端到清初依然存在。
      加之满清入关之初,清朝皇室、贵戚和大大小小的官吏就疯狂地圈占汉人土地,土地兼并由此一发而不可遏止。后来随着地主经济的复苏,他们对土地的兼并更加狂妄之极。或购买、或奏讨、或投献,手段多种多样。尤其是在那样一个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时代,土地也被纳入商品的范畴进行交易,地权转移因土地买卖而加速,“千年田八百主”。土地集中已达无可复加的地步。于是农村里分化出大批无业光丁。但是那些无地的农民的赋税不但没有变少还要承担繁重的赋税。
这些总总不但引起了清政府财政上的混乱,直接影响到国库的收入,而且有逼使劳动人民铤而走险,激化矛盾的危险。因此,对赋役制度进行一番整顿改革,就成为势所必然的了。
      顺治和康熙也都采取一系列的办法进行改革,为防止弊端而采取各种办法,用心良苦,但手续越来越繁琐,而还是没办法革除弊端。主要原因是无法清除赋役制度和征收手续上的混乱。赋役是按地亩、人丁来征收的,而全国的地亩数,人丁数的统计很不准确,官绅豪强可以恃势少报土地数目、逃避田赋负担;地主可以隐匿人口,农民也可以逃亡外地。因此地亩、丁口总是清查不出确实的数目,赋役的征收也就没有比较可靠的依据,而且对发展农业,提高人口极为不利。为此,康熙五十一年开始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办法,虽然把丁税负担的总数固定了下来,但并没有解决丁役负担不均的问题,因为丁税按每户的人丁数征收人丁数会发生变化,丁税的负担者也要随之变化,有势力的地主官僚就可以营私舞弊上下其手,把丁税转嫁到无权无势的贫苦人民身上,特别是摊派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康熙二十年左右,直隶乐亭县知县于成龙就提出“均田均丁”法,在湖南安乡县,也部分实行了“人丁随粮摊”的尝试。康熙五十二年,御史董之燧提出在全国实行“摊丁入亩”的建议,经康熙默许,先在广东、四川两省试行。雍正元年,新帝雍正根据直隶巡抚李维钧的建议,正式在全国颁发诏令,推行“摊丁入亩”政策。
     摊丁入亩具有积极的意义,它简化了税收的原则和手续,取消了征税的双重标准这是赋役制度的重大改革。因为牵扯到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自然遭到了不少地主官僚的反对,士绅豪强联手阻挠摊丁入亩的实行。尤其是在浙江,还发生了有人纠集百余人包围巡抚衙门,喊叫阻拦摊丁,吓得刚上任不久的巡抚法海“惊慌失措”,紧急叫停摊丁入亩。一些地方还实行反攻倒算,地主强行增加佃户的租费。
      当然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为了减轻赋税负担,劳动人民就起来反抗官僚地主对摊丁入亩政策的破坏。雍正三年也是在浙江,农民联合工商业纳税户一起反对阻拦摊丁,反对巡抚法海的姑息养寻。他们“聚众乡民,围辕吵闹,动则打街罢市”闹到法海被撤职,还聚众进城,闹至县堂,反正摊丁入亩的成功,主要是劳动人民强烈反抗赋役不均,坚决与地方阶级作斗争的结果。
     再说说四四,作为地主阶级总代表的雍正皇帝能顺应潮流,坚决实行这一政策,取消人丁税,实行单一的土地税制颇具胆略和长远眼光,毕竟摊丁入亩也是为了封建阶级的长远利益。
对于摊丁入亩也有人认为,认为摊丁入亩更加束缚了农民的人身自由,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只是一种缓和矛盾的政策。不管怎么说,摊丁入亩的实行为生产力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然哪来的乾隆盛世。至于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只能说中国那时候并没有适合资本主义萌芽的最有利的土壤——科学技术,还有统治者的鼠目寸光、固步自封所致的,不能单单归结这个政策。
      最后,还是那句话,世界没有十全十美的政策和制度,而且只要存在人治的情况,任何政策和制度都是有缺陷的。


     以上皆是我的浅见,希望能抛砖引玉,请各位发表自己的高见.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贞定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toutou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231
精华: 40
发帖: 2871
金钱: 500114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01551 个
在线时间: 2780(时)
注册时间: 2005-07-08
最后登录: 2012-12-13
1楼  发表于: 2009-04-04   

楼主是学历史专业的吗?如果不是的话已经思考的很好了,很有历史感的一个小文。


如果是的话,首先个人建议审慎使用“资本主义萌芽”一词,这个概念在当今史学界已经属于一个被“取消” 的命题了。还有楼主仅限于看待政策制度层面,对地随丁起的实际执行情况未作说明,二者在实际上差别巨大,不能以一个制度的自上而下的命令颁布为其始终来看待问题,这会导致结论性错误的。另外,如果楼主是学习历史专业或准备学习历史专业的话,希望接触一些除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史观之外的理论,可能对一些问题会有所新见吧。当然如果只是对雍正本人有兴趣,就无所谓了。呵呵。


好久不上坛子了,在这儿白话白话。

世间公道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toutou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贞定 离线
摧君花兼同盟会骨干
级别: 五品吏部给事中
UID: 24501
精华: 0
发帖: 259
金钱: 623481 枚
威望: 30 点
金币: 1050 个
在线时间: 5(时)
注册时间: 2009-02-07
最后登录: 2023-02-17
2楼  发表于: 2009-04-05   

偶真是无地自容呀,偶不是学历史的,只是爱好历史,偶是学行政管理,所以常把马克思主义挂嘴边,我不过是随便写写,研究的也不太深,一些观点还不成熟的,谢谢各位的指点。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贞定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苇如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UID: 1724
精华: 4
发帖: 795
金钱: 2538 枚
威望: 955 点
金币: 30 个
在线时间: 4(时)
注册时间: 2006-09-09
最后登录: 2011-09-28
3楼  发表于: 2009-04-05   

楼主已经很不错啦:)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苇如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贞定 离线
摧君花兼同盟会骨干
级别: 五品吏部给事中
UID: 24501
精华: 0
发帖: 259
金钱: 623481 枚
威望: 30 点
金币: 1050 个
在线时间: 5(时)
注册时间: 2009-02-07
最后登录: 2023-02-17
4楼  发表于: 2009-04-05   

偶都不好意思极了,脸红得跟红灯似的,说来惭愧,偶没有十分认真的研究历史,只是喜欢看杂史,各类的杂史传闻都有看一点,就是没有耐心看正史。偶自从看了明朝那些事后才开始看古文观止这类的书,看古文才没那么吃力,嗬嗬,以后要努力赶超各位哦。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贞定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苇如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UID: 1724
精华: 4
发帖: 795
金钱: 2538 枚
威望: 955 点
金币: 30 个
在线时间: 4(时)
注册时间: 2006-09-09
最后登录: 2011-09-28
5楼  发表于: 2009-04-05   

明清开始,丁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户口调查的意义,成为一种赋税单位。人口统计出现大量遗漏,以至明朝官方的人口统计数一直是逐渐下降的,但是实际人口数在万历年间就已经突破了2亿了。到清朝,沿用明制,丁与人口统计数也是没有关系的。康熙51年,实行“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于是冻结了人口税。到雍正朝,大量开始摊丁入亩。在冯尔康《雍正传》中有详细的摊丁入亩的介绍。其中也谈到了摊丁入亩的负面效应,就是会造成没有人口税的假像,以至为以后又开征人口税留下隐患。康熙51年的“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加上雍正朝的摊丁入亩造成的最大后果是人口大量滋长,统计的人口数,在乾隆41年就突破3亿,道光30年突破4亿。何炳棣在他的著作中《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中描述了大量乾隆中期后人口危机造成的生存危机,连他也不得不感叹,康熙雍正的所谓仁政,造成了可悲的后果。摊丁入亩的一大后果,是使得西南原来的土司制度逐步开始瓦解,促成了改土归流。摊丁入亩的另一大后果,是现在的人认为没有了人口税,以后事实上造成又开征了人口税,如现在的利息税等。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苇如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苇如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UID: 1724
精华: 4
发帖: 795
金钱: 2538 枚
威望: 955 点
金币: 30 个
在线时间: 4(时)
注册时间: 2006-09-09
最后登录: 2011-09-28
6楼  发表于: 2009-04-05   

康熙51年的“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加上雍正朝的摊丁入亩造成的人口大量滋长,使得乾隆中期后大量无地人口进入山区种植玉米,甘薯为生,砍伐荆湘山区的森林,种植木耳,从事造纸,炭等业,形成东南棚民。还有大部分人口进入陕甘鄂豫交界地带,形成大量流民,引起白莲教起义。如果说以前的人口增加尚对经济增长带来促进作用的话,那么此时的人口增长形成了贫困化。至此,中华民族开始在世界上形成衣不蔽体的贫苦形象。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苇如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苇如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UID: 1724
精华: 4
发帖: 795
金钱: 2538 枚
威望: 955 点
金币: 30 个
在线时间: 4(时)
注册时间: 2006-09-09
最后登录: 2011-09-28
7楼  发表于: 2009-04-06   

嗯,我知道,利息税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人头税,但是它具有人头税的一些因素,现在很难找到没有存款的人了吧,大家都会有一部分银行存款,那么被征利息税,显然就是原来自己的一部分收入被强制无偿征收了。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苇如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贞定 离线
摧君花兼同盟会骨干
级别: 五品吏部给事中
UID: 24501
精华: 0
发帖: 259
金钱: 623481 枚
威望: 30 点
金币: 1050 个
在线时间: 5(时)
注册时间: 2009-02-07
最后登录: 2023-02-17
8楼  发表于: 2009-04-06   

可是它不是以所得为征收标准吗,多得多征,与人头税差很多呀。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贞定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苇如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UID: 1724
精华: 4
发帖: 795
金钱: 2538 枚
威望: 955 点
金币: 30 个
在线时间: 4(时)
注册时间: 2006-09-09
最后登录: 2011-09-28
9楼  发表于: 2009-04-06   
嗯,可能是我所指不严谨吧,呵呵,你说的有道理啊,怪不得我老师经常批评我历史不明,逻辑不清了,看来我的确喜欢胡乱对比,这个以后要改正。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苇如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Pages: 1/2     Go
描述
快速回复

遵守版规,请勿顶帖,勿发表纯表情、纯引用帖;权限不够请努力发帖,勿发牢骚抱怨贴;历史讨论区请勿发表纯空洞、同情、花痴的慨叹水帖!
认证码:

验证问题:
乾隆的陵寝名,请输入拼音YU Ling对应的中文 正确答案:裕陵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