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谓在文学上的成就也很高,去期刊网上搜搜,有不少讲他文学成就的,尤其是在晚年被贬崖州以后,北宋前期诗人,数个三五个都能数到他,很多中文系的研究北宋前期文学的都要专章讲他,表小看小丁丁啊。要说丁谓都有研究专著问世了(主要是讲他文学方面的),你家全人呢。(ps其实旦哥也没,不过至少有硕士论文了)要说文贞相公和公孙弘差那么多,全人和丁谓也有不少差距,丁谓也是治世能臣,真宗时期的税务改革就是他在三司主持的~~~~~~
文正这个谥号之所以地位这么高,和我们文贞相公是有关的,等我有空写篇谥号文正源流考,文正在宋以前不是什么高贵的谥号,得这个谥的人都一般般(文正根本不是宰相谥的说),相反,唐代得文贞的有很多牛的,比如魏征、宋璟、张说(当然还有牛僧孺、韦安石、苏环等,就算有的名声一般,但得文贞的绝大多数都是宰相,唐代没听说谁谥文正引起争议了,倒是文贞有好几起),北宋前期有俩人谥文贞,李昉和王旦,都是名相,李昉就是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太平广记等书的总编,后来为了避仁宗讳,文贞写作文正,比如魏征就被宋人写作魏文正,最早提出文正这个谥号特别牛一般人不能用的是司马光,夏竦死的时候(1051)仁宗想谥他文正,司马光提出反对,说文正是最高贵的谥号,只能给品德完美的人,夏竦大贪官怎么能用这个云云,可是如果按宋代用的谥法表,正排第十几个,根本轮不上,之前也没文正特优的说法,司马光的说法,其实是延续某种传统,就是得文正的人太牛了,只有大牛才能得文正,此时,真正得文正的名臣只有王曾小朋友(1038挂,范仲淹1052年挂的,此时还健在),而此时文贞已经由于避讳改成文正了,仁宗给王曾小朋友文正谥显然不是让他向前朝那些不牛叉的臣子看齐,仁宗给小王曾的实际是个宰相谥,是文贞避讳改的那个文正,而不是唐代的那个文正,司马光嘴里那个文正是谥号之最高者,也是指的文贞改的文正,而不是唐代的那个文正,也就是文正这个谥号能获得这么高地位,偶棉文贞相公还是出了一分力的,虽然不是什么主要的力~~~~~~~~~其实我觉得他比较适合谥文靖,李沆、吕夷简给的都是文靖,性格也比较像他,不过李沆哥哥已经占了那个萝卜坑,旦哥也只能谥下文贞了,也许在真宗宝宝眼里,旦哥的臣节还不错。(相反,不赞成天书的会被真宗认为自外于朝廷,王曾反对介个就被他说身为执政怎么能自外于朝廷云云,无奈了)宋代最美的两个谥是文正和忠献(赵普、韩琦),文靖也不错,其实有点论资排辈的味道~~~~
他的性格,谥文简也行,不过文简不够美,所以可能和他不太般配。话说赵普这种的都能谥忠,文贞咋不能谥贞(赵普虽然忠于宋朝,却负于太祖)~~不行了,罗嗦起来没完了。一个萝卜一个坑,由于王旦哥哥和王曾宝宝都谥文正,所以为了区分,一般在没特殊上下文的情况下王曾被宋人称为王沂公(也有叫偶棉相公叫王魏公的,不过绝大多数还是称王文正),厚厚,早生几年就是好。ps.我承认,王曾宝宝比文贞相公更配文正这个谥号,而且文正在后来毕竟被神圣化了,所以我一直叫我们相公叫文贞相公,就是为了避开文正公这个过于敏感的称呼。
如果李沆哥哥谥文贞,王旦哥哥谥文靖,就完美了。宋史写李沆、王旦、向敏中的传(三只都是五年榜的,在真宗朝为相最久),明显是用王旦衬托李沆,向敏中衬托王旦,哀~~~~~李沆被称为圣相,也是因为文贞相公叫他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