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田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1984年第4期 页84
雍正帝继位后,面临着康熙帝遗留下来的社会危机四伏的严重局面,为使爱新觉罗王朝的统治继续下去,便从上层建筑入手,狠抓吏治革新。他要求臣僚及时向他反映全国各地各方面的问题,自己则“自朝至夕凝坐殿堂,披览各处章奏,木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形成了雍正《朱批谕旨》、所以《朱批谕旨》是雍正帝为扭转康熙末年的严重局面,在上层建筑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的产物。
雍正《朱批谕旨》总共十八函,一百一十二册,三百六十卷,是康熙六十一年(1723年)十二月至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间,雍正帝对近三百名臣属奏折御批的总集。雍正《朱批谕旨》中收录奏折的作者,大部分是地方官,也有少量是清王朝中央政府临时派到全国各地担任赈济、审案、清查吏治积弊,或办理军需事务的钦差大臣。这些人从不同角度,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宗教等情况汇集到雍正帝那里,雍正帝依次作出批示,少则数字,多则千言,和那些奏折一起,组成了一幅雍正年间清代社会生活的各种画面。雍正《朱批谕旨》是了解清代雍正年间社会问题的宝贵材料。
首先,雍正《朱批谕旨》反映了雍正年间清代社会复杂的阶级斗争。可以看出,雍正年间表面沉寂的清代社会,已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境地了。
其次,雍正《朱批谕旨》也反映了雍正年间清代社会生产斗争,特别是水利事业的建设情况。
第三,在雍正《朱批谕旨》中,有许多关于自然灾异的记载,为我们研究雍正年间期气候、地震等情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从《朱批谕旨》可以看到,有些自然灾害的发生,系由社会经济败坏,人民生活贫穷,引起恶性循环造成。
第四,雍正《朱批谕旨》中记载了大量的米价变化情况,为我们那研究雍正年间社会提供了依据。
第五,雍正《朱批谕旨》中保留了清朝统治者解决民族问题的材料,为我们了结清代雍正年间的民族统治政策提供了依据,有助于人们认识清王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真和巩固。
(嘉泉摘自《辽宁师大学报》1984年,第3期,全文4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