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桐女史:
不知道他们接受的教育中是否教导他们要慎刑,感觉雍正和怡亲王都有这种观念的说,但是对于政敌则要破例,采取双重标准了,呵呵~比如“雍正帝传问雅图等:向日贝子(允禵)在军,闻有吃酒行凶之事。回奏并元。帝怒,命拿送刑部,永远枷示,伊等之子年十六以上者皆枷。”
toutou:
恤刑是清朝的传统,每年都分秋审核热审,一般夏天都要放一批徒刑和杖刑的犯人,对于秋后问斩的犯人也要分四等,只有最重的才会立斩。不过像我们王爷这样的好法官也是在不多
按张帆的意思,清朝的皇帝不像秦汉是那样随意杀人,事事经过法司,并不是君权削弱,而是加强的表现,举的例子就是你们小四杀年羹尧。
洗桐女史:
清朝的皇帝感觉比历代的帝王更重视自己的声明,其实这种走个过场的征询朝臣的意见,是政治上的一种做秀。不过我感觉于雍正而言,可能也是试探人心的一种方法。
PS:这两天在看《通鉴直解》,偶素越来越喜欢张居正呢~呵呵~
toutou:
我现在算是明白了,敢情雍正想要用重刑的那些案子,一个也没让十三审过。一方面保存怡亲王问案不用刑的好名声,一方面不影响他对政治犯采用各种手段,得到自己想要的口供。
像戴铎这种人,都是奴才辈的,又是打的年羹尧这只死老虎。怡亲王往堂上一坐,已经是皇上法外施恩的标志了,还用得着动刑么?
八成小十七审的那些案子都是得大刑伺候的,怪不得十七落了一个“严厉”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