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搜索 帮助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4»Pages: 1/4     Go
主题 : [录入]清朝后妃制度的发轫by杨珍
铖儒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765
精华: 1
发帖: 54
金钱: 103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15(时)
注册时间: 2005-09-08
最后登录: 2022-04-27
楼主  发表于: 2007-02-19   
0

[录入]清朝后妃制度的发轫by杨珍

 后宫制度是皇帝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位号、不同等级的皇帝妻妾,构成后宫的上层群体,而后妃制度则可视之为后宫制度的核心。《礼记.昏义》中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这表明至迟西周时期,有关“天子”妻妾的等级规制已经出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中央王朝,确立皇帝制度。秦始皇虽然拥有众多妻妾,但尚无暇关注后宫建制,史籍中对这方面的记述也十分简略。汉承秦制,直至汉武帝以后,后宫制度方逐步改进、健全。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后妃制度发轫于西周,形成于西汉[1]。要之,与中国皇帝制度一并退出历史舞台的中国后妃制度,在皇帝制度确立前,就已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初始阶段。之所以如此,与中国古代传统婚姻形态是一夫多妻制[2],以及夏、商、周时期王权、宗法制度的先后建立等多种社会因素,有着因果关系。
   清朝是由满族统治者建立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中央王朝,清朝后妃制度则处于中国后妃制度发展历程的最后阶段,它充分吸收前代利弊得失,具有总其成并更为完善的特色。1644年清朝入关,清朝皇权从偏居一隅的地方性政权,转变为君临天下,统治全国的最高权力,清朝后妃制度也在顺治年间最终确立,并于“康熙以后,典制大备”[3]。与清朝皇权的发展曾经历了它的先期阶段,即天命、天聪及崇德时期相一致,清朝入关前,其后妃制度也有一个渐进的产生过程,即它的发轫阶段。这一阶段历时28年(1616-1644年),它与清朝入关后总计268年(1644-1911年)的后妃制度史,是一个无可分割的整体。
   关于清朝入关前的后妃情况,不少论著中已有析述。本文拟在学习、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察清朝后妃制度的发轫,并探讨清朝后妃制度发轫时期各个阶段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同清朝(后金)社会、政治、文化的关系。
~~~~~~~~~~~~~~~~~~
[1]朱子彦《后宫制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7页。
[2]朱子彦在《后宫制度研究》中指出,中国历史上的传统婚姻形态一夫多妻制,是帝王家庭婚姻形态------妃嫔制度的渊源。参见该书第46页。
[3]《清史稿》卷214,《列传》1,《后妃》,中华书局标点本第30册,第8897页。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铖儒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铖儒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765
精华: 1
发帖: 54
金钱: 103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15(时)
注册时间: 2005-09-08
最后登录: 2022-04-27
1楼  发表于: 2007-02-19   
 一
   清朝后妃制度的发轫,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天命年间的前期、天聪年间的中期与崇德年间的后期。
   历时11年(1616-1626年)的天命朝,是清朝后妃制度发轫阶段的前期。
   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即汗位,建立后金,年号天命。这是清朝皇权的初期形态后金汗权确立的标志。后金是努尔哈赤以其家庭成员为核心,以八旗为统治基础而创建的地方政权。天命汗权既后金政权的出现,为后金后妃制度的酝酿与建立,提供了先决条件。这是清朝后妃制度漫长发展历程的起点。
   努尔哈赤妻妾的下述情况,构成清朝后妃制度发轫阶段前期的若干特色。
   (一)“毳俗无改,制尚淳朴”[1]
   女真人实行一夫多妻制,努尔哈赤生前至少有14位妻妾[2]。整个天命时期,“宫闱未有位号,但循国俗称‘福晋’。福晋盖‘可敦’之转音,史述后妃,后人缘饰名之,非当时本称也。”[3]。14位妻妾中仅有三位享有谥号或尊封,但都是在崇德或顺治年间所得[4]。
   (二)无嫡庶之分
   虽然努尔哈赤妻妾的实际地位,受到其本人归嫁早晚、是否生子以及为夫君喜爱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有高下之别,另一方面,在“礼绝等差,号敌体者,并曰福
~~~~~~~~~~~~~~~~~~~~~
[1]张采田《清列朝后妃传稿》卷上,第3页。
[2]据《星源集庆》(奉天爱新觉罗宗谱修纂处,1936年版)第15-16页记载,努尔哈赤有妻妾14人。唐邦治《清皇室四谱》卷2《后妃》(上海聚珍仿宋印书局1923年印本,第5页)指出:“太祖殂时,大妃(乌拉纳喇氏)从殉外,仍有二庶妃亦从殉,一名阿济根,一名德因泽(按,《满洲实录》天命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条记载,2人名为阿吉根、代因扎)。”她们是否应包括在《星源集庆》所述努尔哈赤妻妾14人之内,待考。
[3]《清史稿》卷214,《列传》1,《后妃》,中华书局标点本第30册,第8897页。
[4]皇太极的生母叶赫纳喇氏逝于1603年(明万历三十一年),33年后(崇德元年)追谥孝慈高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则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尊封寿康太妃,距其初嫁努尔哈赤(1615年)已46年。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的生母乌拉纳喇氏的情况较为特殊。她于1603年(明万历三十一年)被立为大福晋(大妃),顺治七年(1650年)追谥皇后,翌年(1651年)因多尔衮获罪而被夺谥。参见《星源集庆》,15-16页。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铖儒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铖儒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765
精华: 1
发帖: 54
金钱: 103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15(时)
注册时间: 2005-09-08
最后登录: 2022-04-27
2楼  发表于: 2007-02-19   
金”[1]的同时。诸福晋中有大福晋、小福晋之称,但是,这并不表明天命汗妻妾已有严格的嫡庶之分。当时,后金社会尚未建立宗法制度,清朝后妃制度发轫初期的上述情况与此相符合。
   天命元年(1616年)即奉父命“共理机物”[2]的四大贝勒中除去阿敏(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子)外,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分别为努尔哈赤的三位妻子所生(元妃佟佳氏、继妃富察氏、孝慈高皇后纳喇氏)。努尔哈赤生前,这三位天命汗之子的身份、地位并无差异,可见他们的生母亦无嫡庶之别。八年(1623年)六月,努尔哈赤在一此谈话中说:“四贝勒(皇太极)乃为父我之爱妻所生之唯一后嗣,故不胜爱怜......。”[3]表明直至天命后期,皇太几极的生母叶赫纳喇氏在其夫君眼中,尚无嫡妻身份,尽管叶赫纳喇氏在亲子皇太极继位后,被追谥为努尔哈赤的皇后。
   天命时期,“大福晋”乌拉纳喇氏曾颇为得宠,[4]但其身份并非等同于中宫皇后。她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均为旗主,同在八王(八和硕贝勒)之列。按照努尔哈赤制定的汗位推选制原则,阿济格等三人都有推选或被推选为嗣汗的权力,然而他们并为因其生母是大福晋而享有优先权。[5]
   (三)生活氛围相对开放
    与清朝入关后历朝后妃均被禁锢在深宫之中迥然不同,天命汗之妻妾与外界的交往尚未受到限制。仅举数例。
   天命六年三月,后金“克辽东城”。努尔哈赤遂谴(参将)阿胡图等大臣“往家中,......引众福晋前来”。众福晋自萨尔浒抵达辽东城(今辽阳市)后,“总兵官等诸大臣迎至城外教场,下马步行,导引众福晋之马入城。众军士沿街列队相迎。自城内至汗宅,地设白  ,上敷红毡,众福晋履其上进见汗。”[6]众大臣亲率天命汗妻妾赴辽东城途中,双方自然与之多有接触,而诸妻妾抵达后骑马从列对相迎的八旗将士前经过,毫无忌讳众人一睹其芳容。
   又如天命十年正月初二日,努尔哈赤率众福晋、八旗诸贝勒及其福晋、蒙古诸贝勒及其福晋、众汉官及其妻子等来到盛京城外太子河上,“玩赏踢球之戏”,直至深夜,
 
~~~~~~~~~~~~~~~~~~~~~
[1]张采田《清列朝后妃传稿》卷上,绿樱花馆平氏墨版,第3页。
[2]《清太宗实录》卷1。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注《满文老档》,中华书局1990年版,上册,第508页。
[4]参见《满文老档》,上册,第134页、197页。按,《满文老档》所述之“大福晋”未书其名,我认为即指大妃乌拉纳喇氏。祥见杨珍《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页注释。
[5]有关情况参见杨珍《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第二章《汗位推选制》,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
[6]《满文老档》上册,第192页。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铖儒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铖儒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765
精华: 1
发帖: 54
金钱: 103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15(时)
注册时间: 2005-09-08
最后登录: 2022-04-27
3楼  发表于: 2007-02-19   
尽兴方归。[1]
   再如努尔哈赤曾托付大阿哥代善,让他在自己身后代为抚养“诸幼子及大福晋(乌拉纳喇氏)”。[2]天命五年三月,代善被人揭发与努尔哈赤的大福晋之间有暧昧关系,并因此受到努尔哈赤的严责而失去原有的汗位继承人地位。是年代善38岁,乌拉纳喇氏31岁。努尔哈赤托付代善的做法本身,即为儿子与比其年少7岁的年轻继母之间进行密切交往,提供了极好机会,如果两人确有暧昧之事,努尔哈赤本人亦难辞其咎。
   后金汗(清帝)之妻妾与外界交往时所受约束相对较少的特点,与清朝后妃制度的发轫阶段相始终。下文还将进一步析述。
   (四)整体地位较低
   后金汗妻妾地位之高低,与后金汗权之强弱有直接关系。努尔哈赤本人在后金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操生杀予夺之权,但这与天命汗权的集中与强化还不能划等号。事实上,努尔哈赤的绝对专权,始终是以诸贝勒大臣议政会议为辅助,[3]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天命汗权所存留的氏族民主制残余。天命七年三月,努尔哈赤提出在其身后实施带有浓厚氏族军事民主制与部落联盟色彩的八王共治制。这一具有倒退性质的举措,进一步表明后金汗权还不成熟,同时也反映出八王(和硕贝勒)权力甚大,八旗分权倾向较重。天命汗权的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天命汗妻妾的威信与地位。
   前述天命六年四月,诸大臣护送努尔哈赤众妻妾自萨尔浒前往睐哦东城途中,因“天色已晚,行则不达,众臣遂议于十里河驻宿”。当诸臣与努尔哈赤的妻妾们商议时,“因遇他事外出之(参将)布三。布三谓众福晋曰:‘继续前行可至矣,何必驻此?’遂逼众起行,至夜始抵”。其后努尔哈赤令审此事,“布三强迫情事属实”。然而当他受到斥责后却“拒不认错”,于是被革职惩处。[4]布三对“众福晋”的命令口吻、他的逼众起行之举及其在受审中的强硬态度,都间接表明努尔哈赤妻妾同大臣之间虽是主仆关系,但实际上她们在众臣心目中的地位、威信并不高,双方的尊卑界限尚不分明。
   努尔哈赤死后,发生大妃乌拉纳喇氏被迫从殉的事件。乾隆年间所修《满洲实录》中的满文记载,有“汗(努尔哈赤)留之恐后为国乱,故预先遗文诸贝勒,其死后,务必令之从殉”[5]等语。努尔哈赤是否真的留下让乌拉纳喇氏从殉的遗命,若是如此,
 
~~~~~~~~~~~~~~~~~~~~~~
[1]《满文老档》上册,第619页。
[2]《满文老档》上册,第134页。
[3] 如努尔哈赤所言:“我国之汗与诸贝勒大臣,日必聚议国民劳逸之事,军旅得失之计。”参见《满文老档》上册,第171页。
[4]《满文老档》上册,第129-193页。
[5]《满洲实录》。天命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铖儒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铖儒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765
精华: 1
发帖: 54
金钱: 103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15(时)
注册时间: 2005-09-08
最后登录: 2022-04-27
4楼  发表于: 2007-02-19   
其真实原因何在,这些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可以姑且不论,但努尔哈赤死后,诸贝勒对大福晋严行相逼,迫使其从殉一事,终究透露出八王势力强大,努尔哈赤之宠妻受制于彼,难以自保身家性命的部分情况。除去乌拉纳喇氏外,为努尔哈赤殉葬者还有阿济根、德因泽等两位福晋。[1]满蒙贵族有人殉旧俗。皇太极死后,章京敦达里、安达里从殉;[2]顺治帝死后,庶妃董鄂氏(追封贞妃)、侍卫傅达礼殉葬。[3]然而乌拉纳喇氏身为大福晋,是努尔哈赤生前最为宠爱者,却为众贝勒所逼殉,故此事与上述事例有所不同。这惟有在天命汗权尚处于一个较低发展阶段,天命汗妻妾的实际地位也相应较低的情况下,方有可能发生。
   (五)满蒙联姻特色尚未凸显
    首先应指出,据《星源集庆》及《清列朝后妃传稿》、《清皇室四谱》等记载,努尔哈赤的14位妻妾,全部是在后金建立之前归嫁。整个天命时期,即努尔哈赤58岁至68岁之间,未再婚娶。
   努尔哈赤于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至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前30余年期间,先是统一建州,继而统一女真各部,这是此一阶段其戎马生涯的主要内容。所以,努尔哈赤的14位妻妾中,蒙古族仅有两位,即1612年(明万历四十年)、1615年(明万历四十三年)先后嫁给努尔哈赤的两位堂姐妹,科尔沁部明安贝勒之女博尔济吉特氏与宾图郡王孔果尔之女博尔济吉特氏,[4]余者皆来自女真各部。“对于骑士或男爵,以及对于王公本身,结婚是一种政治的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恩格斯的上述名言,可以在天命汗的大多数婚娶中得到诠释,这也是清朝后妃发轫时期乃至清入关初期清帝婚姻的一个特点。[6]
   1612年(明万历四十年),努尔哈赤娶明安贝勒女为妻,是为满蒙联姻之始。尽管天命时期满蒙贵族之间联姻频繁,然而从努尔哈赤本人的婚姻状况看,清朝后妃制度发轫阶段初期,满蒙联姻的特色尚未凸显。
   天命十年三月(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并修建了汗宫。直至十一年(1626
 
~~~~~~~~~~~~~~~~~~~~~
[1]《满洲实录》,天命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2]《清世祖实录》卷1,崇德八年八月辛未。
[3]《清圣祖实录》卷1,顺治十八年二月壬辰;《一等公哈哈番下谥忠烈傅达礼碑文》,参见于善浦:《清东陵大观》,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24-225页。
[4] 参见《星源集庆》,第15、16页。按,明安、孔果尔分别为纳穆塞第2、3子。参见高文德、蔡志纯编著:《蒙古世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第37-28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7-38页。
[6] 有关案例参见刘潞:《清初四帝婚姻的政治特点》,《故宫博物院院刊》1991年第4期.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铖儒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铖儒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765
精华: 1
发帖: 54
金钱: 103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15(时)
注册时间: 2005-09-08
最后登录: 2022-04-27
5楼  发表于: 2007-02-19   
年)八月努尔哈赤病逝,这座“长方形两进院落组成的建筑”始终是“太祖居住之宫”,[1]但后宫建制依然阙如。
 
                             二
 
天聪朝是清朝后妃制度发轫阶段中期,历时十载(1627-1636年)。天聪六年(1632年)二月册立东宫福晋,是后金重视后宫建制,并付诸行动的一个标志。
   据《满文老档》天聪二月十二日记载:“汗集诸贝勒大臣于内廷筵宴,以戴青贝勒之女册为东宫福晋。此福晋乃蒙古扎鲁特部戴青贝勒之女。汗以册立中宫福晋、西宫福晋,惟东宫未立福晋。时值选贤,遂遣人往聘此福晋。转谕其父曰:‘我召来观之,中则留于宫内不中则遣之还。’遂召福晋至,暂憩城外。汗命有眼力者往观可否留于宫中。观者前来报于汗曰:‘无需众多人,汗宜斟酌而行。他人观之,岂可相信乎?汗应亲往观之。若可册为东宫福晋,宜按典礼聘之矣。’汗遂亲率从者数人往观之,迎入内廷。以聘礼设宴。”[2]该书的修撰者还在“迎入内廷”句后加有按语:“(汗)非好多娶,按例需备三福晋。”[3]
   按,扎鲁特部是内蒙古二十四部之一。东宫福晋博尔济吉特氏之父,即扎鲁特贝勒色本。“清初与札(扎)鲁特内齐汗结亲。后贝勒色本引兵助明,太祖击擒之,旋释归。天聪二年,色本等为察哈尔所侵,与内齐举部来降,封内齐贝勒,主左翼,色本贝勒,主右翼,世袭。”[4]扎鲁特部归附后,贝勒色本之女成为皇太极的东宫福晋,显示出后金以联姻方式,加强、巩固这一政治联盟的良苦用心。
   《满文老档》、《清太宗文皇帝实录》等史籍中,并无册立中宫福晋或西宫福晋的记载。这两位先于东宫福晋而册立者,均指何人?
   天聪六年,继承汗位已越六载的皇太极41岁,当时其妻妾总数已无考。扎鲁特贝勒之女入宫之际,皇太极有5子5女,分别为其6为妻妾所生。这6位女子是,皇二女固伦温庄长公主(生于天命十年,1625年)、皇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生于天聪二年,1628年)的生母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下文称孝端),皇四女固伦雍穆长公主(生于天聪三年,1629年)、皇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生于天聪六年,1632年)的生母
 
~~~~~~~~~~~~~~~~~~~~~
[1]姜相顺、佟悦《盛京皇宫》,紫禁城出版社1987年版,第28页。关于后金曾先后数次迁都的情况,参见该书引言部分。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注:《满文老档》,中华书局1990年版,下册,第1233、1234页;另参见《清太宗实录》卷11,天聪六年二月己卯。
[3]《满文老档》下册,第1233页。
[4]《清史稿》卷77,《志》52,《地理》24,中华书局标点本第9册,第2406页。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铖儒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铖儒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765
精华: 1
发帖: 54
金钱: 103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15(时)
注册时间: 2005-09-08
最后登录: 2022-04-27
6楼  发表于: 2007-02-19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下文称孝庄),皇长子和硕肃亲王豪格(生于巳酉年,1609年)、皇二子洛格(生于辛亥年,1611年)以及皇长女固伦公主(生于天命六年,1621年)的生母乩妃乌拉纳喇氏,皇三子洛博会(生于辛亥年,1611年)的生母元妃钮祜禄氏,皇四子奉恩辅国公叶布舒(生于天聪元年,1627年)的生母庶妃颜扎氏,皇五子和硕承泽裕亲王硕塞(生于天聪二年,1628年)的生母侧妃叶赫纳喇氏。[1]根据《星源集庆》的有关记载,此时6人皆无位号。
   《清列朝后妃传稿》述及皇太极册立东宫福晋时写道:“始,太宗立孝端嫡妃曰中宫大福金,又立西宫福金,惟东宫未备员。”[2]又据《清皇室四谱》载,孝端于“天聪初称为中宫大福晋”。[3]《清列朝偶妃传稿》与《清皇室四谱》皆成书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其可信度低于《满文老档》等更原始的史料,不过,根据孝端母家所在的科尔沁部与后金的特殊关系,[4]天聪年间科尔沁大妃(孝端之母)、小妃(孝庄之母)、国舅吴克善等“数来朝,帝迎劳赐赉之甚厚”,[5]以及崇德元年(1636年)孝端被册立为“清宁宫中宫国君福晋”[6]等一系列情况看,天聪六年二月前已有的中宫福晋之位,非她莫属。
    西宫福晋应是除去孝端以外,其他5位已生育子女的皇太极妻妾之一。需要对此5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皇四子、奉恩辅国公叶布舒的生母庶福晋颜扎氏的地位甚低,可以首先排除在外。
    皇三子洛博会的生母元妃钮祜禄氏,是清朝开国元勋、巴图鲁宏毅公额亦都之女。当她尚在盛年之时,皇太极又娶了一位继妃,即博克铎贝勒之女乌拉纳喇氏。乌拉纳喇氏较钮祜禄氏早两年生子(皇长子豪格),其第二子洛格与钮祜禄氏的独子博洛会同年出生,然而博洛会7岁而殇。天聪年间,即使钮祜禄氏依然在世,也已步入暮年。这位嫁与皇太极最早,不久即受冷落的女子,自然与西宫福晋之位无缘。
    继妃乌拉纳喇氏是努尔哈赤的大福晋乌拉纳喇氏的叔伯姑母,其父博克铎是乌拉贝勒布延次子。乌拉纳喇氏在十余年间(1609--1621年)先后生育二子一女(皇长子豪格、皇二子洛格、皇长女固伦公主),是皇太极早期妻妾中生育次数最多的一位,看来
 
 
~~~~~~~~~~~~~~~
[1]《星源集庆》,第28--31页。
[2]张采田《清列朝后妃传稿》传上,第50页。
[3]唐邦治《清皇室四谱》卷2《后妃》,第5页。
[4]蒙古各部中,科尔沁部“首内附。既灭察哈尔,诸部踵降,正其疆界,悉遵约束。”参见《清史稿》卷77,《志》52,《地理》24,《内蒙古》,中华书局标点本第9册,第2395页。
[5]张采田《清列朝后妃传稿》传上,第21页。另参见《清太宗实录》卷13,天聪七年四月已丑;卷27,天聪十年正月庚戌。
[6]《满文老档》下册,第1530页。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铖儒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铖儒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765
精华: 1
发帖: 54
金钱: 103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15(时)
注册时间: 2005-09-08
最后登录: 2022-04-27
7楼  发表于: 2007-02-19   
一度较得宠。可是,1614年15岁的孝端嫁与皇太极后,乌拉纳喇氏在众妻妾中的居首之位逐步发生变化,最终为孝端取而代之。虽然皇长子豪格自幼跟随祖、父征战,功绩卓著,初封贝勒,天聪六年六月晋升封和硕贝勒,但乌拉纳喇氏终因其本人既无家族背景优势,且已相对年老色衰,并无可能在天聪时期被册立为东宫福晋。
    侧妃叶赫纳喇氏是贝勒阿纳布之女,她于天聪二年十二月生皇五子硕塞,表明其年龄较皇太极的元妃、继妃小,属于皇太极的中后期妻妾。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星源集庆》中的记载,这位叶赫纳喇氏是皇太极仅有的两位侧妃(福晋)之一。[1]既然该书述及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的情况时,只字未提她的东宫福晋(东宫妃)位号,只是称她为侧妃,[2]那么,侧妃叶赫纳喇氏有否可能也曾是西宫福晋,而《星源集庆》对此同样隐而不书呢?再者根据《星源集庆》所载皇太极妻妾的位号与排名顺序,可以将她们分为4组。第一组是盛京五宫后妃,第二组是两位皇太极早年的主要妻妾,即元妃与继妃,第三组是两位侧妃即叶赫纳喇氏与博尔济吉特氏,第四组为众多庶妃。博尔济吉特氏与叶赫纳喇氏的排名均在庶妃之上,且两人地位相当,如果两人曾分别为东、西宫妃,亦合乎情理。因此,叶赫纳喇氏曾为西宫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况且她乃于天聪二年生子,这同直至崇德三年(1638年)方生子(顺治帝福临)的孝庄相较,也是一个优势所在。
   孝庄是科尔沁贝勒莽古斯长子塞(亦做寨、宰)桑女,孝端的侄女。优越的家庭背景以及同孝端的姑侄关系,使她很有可能成为皇太极册立西宫福晋时的首选。可是,有关史籍中,并无孝庄曾为西宫福晋的记载。或可作出以下几种解释。既然《满文老档》、《清太宗实录》等史料中,均无关于皇太极册立中宫福晋的记载,大约与此同时进行的册立西宫福晋事,只能一并阕如。此其一。由于体制初创,天聪六年册立东宫福晋时,只是将佳人“迎入内廷,以聘礼设宴”,数日后“以汗纳福晋礼,诸贝勒进礼”,[3]全无清朝入关后逐渐增补的繁缛礼仪。而此前册立中宫福晋与西宫福晋,有关程序当更为简略,故史籍未载。此其二。崇德元年“五宫并建”,[4]孝庄居崇德五宫后妃之末,由天聪年间的第二位降之第五位。[5]这一变化终究有悖于她在顺康两朝的至尊
 
~~~~~~~~~~~~~~~~~~~~
[1]《星源集庆》,第27页。
[2]《星源集庆》,第27页。
[3]《满文老档》下册,第1233-1234页。
[4]《清史稿》卷214,《列传》1,《后妃》,中华书局点本,第30册,第8897页。
[5]据《天聪九年档》(关嘉录、佟永功、关照宏译,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28页)载,成为东宫福晋的“扎鲁特巴雅尔图代青之女”乃“汗之第三福晋”。当时皇太极的三福晋中,西宫在东宫之上,与崇德元年五宫并建时西宫位次在东宫之下的情况有所不同。究其原因,大约与西宫、东宫册立时间之先后、两宫母家与后金关系之亲疏以及后妃建置初创,尚无定规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未完待续)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铖儒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铖儒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765
精华: 1
发帖: 54
金钱: 103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15(时)
注册时间: 2005-09-08
最后登录: 2022-04-27
8楼  发表于: 2007-02-20   
地位,所以《满文老档》等史籍中有关她曾为西宫妃的记述全部删除。此其三。
    总之,以侧妃叶赫纳喇氏与孝庄两人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天聪初年册立的西宫福晋为孝庄的可能性,显然更大。[1]而崇德元年(1636年)全部以蒙古族女子充任五宫后妃,其中三人均来自科尔沁部的后宫格局(见下文),也为天聪年间孝庄曾为西宫福晋,即“按例需备”的“三福晋”中是以蒙古科尔沁部女子为主,增加了一个注脚。
    天聪年间中宫及西宫、东宫“三福晋”之设,表明以中宫居首,西宫与东宫并建的清朝后妃建制,已初露端倪。由于中宫福晋与西宫福晋的册立无载,因而或可认为,天聪六年(1632年)二月东宫福晋之封,是后金首次正式册立后宫主位。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乃由诸多因素所促成。
   天命十一年皇太极继承汗位至天聪六年的数年间,他采取各种手段削弱三大贝勒势力,力图以惟汗独尊的集权统治,取代八王共治国政的分权统治。天聪六年元旦,皇太极南面独坐,接受诸贝勒大臣的朝贺,汗与三大贝勒并坐受礼听政之制,自此不复存在。这意味着自皇太极继位后即全面实施的八王共治国政制已临近终结,后金汗权逐步集中、稳固,并开始向清朝皇权转化的进程。与此相适应,后金汗权初创时期“宫闱未有位号”,后金汗妻妾“并称福晋”的状况,得到初步改变,出现了以中宫为核心,西宫、东宫为辅翼,具有帝王婚姻形态特点的后妃建制。这不仅为崇德元年五宫并建奠定基础,也是清朝皇帝制度建立前的一系列准备步骤之一。
   后金政权的饿机构建设,亦于天聪年间提上日程。天聪三年设立文馆,五年仿照明制,设六部,八年设立蒙古衙门。在抑制八旗贝勒的权势,树立汗之权威的过程中,皇太极高度重视对“辨等威,昭法守”[2]起有重要作用的礼仪制度。六年二月册立东宫妃前数日,“命管礼部事萨哈廉更定仪仗之制”。[3]
   天命六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后金进入经济、文化均已高度发展的汉族聚居区。女真社会受到汉族文化愈来愈大的影响,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在逐步发生变革。较之父辈目光更为远大的皇太极继位后,改变其父“诛戮汉人,抚养满洲”[4]的方针,优礼汉官,将更多的汉族知识分子吸收进入后金政权。这些人积极地为皇太极出谋划策,据《天聪朝臣工奏议》中反映的情况统计,仅天聪六年正月,即有6位汉官向皇太极建白,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民族关系更各个方面。[5]皇太极本人也较喜爱汉文化,对于明朝制度表现出浓厚兴趣,下令“凡事都照大明会
 
~~~~~~~~~~~~~~~~~~~~
[1]有的学者已提出这一看法。参见佩环、霁虹:《塞外汗王宫》,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版,第75页。
[2]《清太宗实录》卷42,崇德三年七月丁丑。
[3]《清太宗实录》卷11,天聪六年二月壬申。另参见《满文老档》下册,第1229-1230页。
[4]《清太宗实录》娟4,崇德元年正月辛酉。
[5]参见《天聪朝臣工奏议》,辽宁大学历史系清初史料丛刊本,第1-11页。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铖儒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铖儒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765
精华: 1
发帖: 54
金钱: 103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15(时)
注册时间: 2005-09-08
最后登录: 2022-04-27
9楼  发表于: 2007-02-20   
典行”。[1]尽管未见史料记载,但似可肯定,皇太极开始重视后宫建制,与受到谂知明制,并屡屡进言献策的汉官的启发影响,有一定关系。北京紫禁城内东西十二宫,即明朝后妃居所的建筑格局,当是皇太极考虑后妃建制时的一个重要参照。
   已有研究者指出,皇太极继承汗位后,大约是在其原建王府(府邸)的基础上拓建了皇宫;《满文老档》、《清太宗实录》中有关记载反映,天聪六年前后,盛京(今沈阳市)皇宫的主体建筑已陆续建成,并付诸使用。[2]从这一角度看,是年以中宫及西宫、东宫“三福晋”之设为主要内容的后妃建制得以实施,也是水到渠成之举。
 
  
                          三
 
   清朝后妃制度发轫中期,具有以下特点。
  (一)位号与称谓不统一
   天聪六年以前,《满文老档》中述及皇太极的妻妾,全部通称为“诸福晋”或“众福晋”,[3]并无中宫福晋、西宫福晋之称;记述六年元旦皇太极举行家宴一事时,对于皇太极的妻妾仍以“汗之妻及诸福晋”或“众福晋”等称谓,统而称之。[4]天聪六年以后,上述情况逐步发生变化,《满文老档》中始见“(正宫)大福晋”、“小福晋”等称号。[5]自天聪六年二月东宫福晋册立后至十年三月天聪朝终止,《满文老档》、《内国史院档》等史籍中凡述及皇太极的妻妾,除去泛称“诸福晋”外,只有“中宫福晋”以及“小福晋”、“侧福晋”等称谓,[6]而西宫福晋、东宫福晋之号再未见到记载。[7]天聪七年四月孝端母“科尔沁大嫫嫫(大妃)”、孝庄母“科尔沁小嫫嫫(小妃)”以及国舅乌克善、满珠习礼等一行来朝,分别向“大福晋”、“小福晋”、“新福晋”三人进献礼品。其中,“小福晋”与“新福晋”当分别是指西宫福晋与东宫福晋。[8]然而通常
 
 
~~~~~~~~~~~~~~
[1]《天聪朝臣工奏议》,辽宁大学历史系清初史料丛刊本,第1页。
[2]参见姜相顺、佟悦《盛京皇宫》,第38页。第46-48页;佩环、霁虹《塞外汗王宫》,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版,第43页。
[3]参见《满文老档》下册,第1023、1023、1028、1035、1092页。
[4]《满文老档》下册,第1189页。按,“汗之妻”是否专指中宫福晋,待考。
[5]参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上册,第12、25页;关嘉录、佟永功、关照宏译《天聪九年档》,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12页。
[6]参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上册,第13、25、180、192页。
[7]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东宫福晋博尔济吉特氏被另改嫁;《满文老档》记载此事时,只是称其为“汗之第三福晋”。参见关嘉录、佟永功、关照宏译《天聪九年档》,第128页。
[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上册,第13页。是年七月初八日所述情况类同。参见该书第25页。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铖儒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4»Pages: 1/4     Go
描述
快速回复

遵守版规,请勿顶帖,勿发表纯表情、纯引用帖;权限不够请努力发帖,勿发牢骚抱怨贴;历史讨论区请勿发表纯空洞、同情、花痴的慨叹水帖!
认证码:

验证问题:
康熙的陵寝名,请输入拼音Jing Ling对应的中文 正确答案:景陵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