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我怎么先想到的是外边人会猜疑西北战事吃紧,边疆动荡不安?
嗯,起初我也这么看,老头担心十四尽为些鸡毛蒜皮的事骚扰驿站,怕外面老百姓看了,不知道的,当是西北战局吃紧,人心动荡。
但是有一想,这不对,全国那么多督抚,织造,按察使,布政使,御史,提督,总兵,将军,每天都有人给老爷子驿传东西,折子。北京老百姓应该相当见怪不怪地说。
我猜测老爷子不乐意的事也许也包括了以下这个方面:
他担心人家觉得,十四在前面,表现得像个奶孩子,半点用没有,无论大小事,老是回来请示,报告爸爸。你说内阁只知道西北驿递折子了,若有事,老头批复了还要交给他们商议发还纪录等等。若没事,十四老为这点不着要儿的事儿启动驿递,文臣武将们会猜疑十四能不能胜任,老头用人眼光对不对。西边儿的事儿14能干好不?
这不折损老爷子+十四的威信么。
这个事儿有一个对比,小事儿的对比,我写小说的时候会用这个细节。同样是打仗,14驻守木鲁乌苏,不上前线,不入藏,成天拿老多零七八碎的跟老头说。《抚远大将军奏议》里老头都不高兴他因为小事儿骚扰驿站。而与之形成强烈的对比的,是《年羹尧奏折》,打仗期间年羹尧和皇帝明白说:我给你送折子用骡子送,因为现在在打仗,马很贵重,很有用,不可以轻易用作驿传。
你看年糕在四川,要安排入藏(先头入藏的是南路军噶尔弼,岳钟琪部队,也就是说年糕把该打得仗都打完了,大将军王只要享受成果就行了)要打仗,要从成都调粮支援,要修工事,以往他也有光请安谢恩,报粮食雨雪,可说的话不多的折子,但大多数都是商量关系很重大的事,开战后跟老爷子更是从来没有废话多讲,他三十岁作巡抚,老爷子与他说话态度,从来不把他当后生晚辈,完全把他当封疆,跟他讨论事情态度很严肃,不打哈哈,同折子里与江南织造们,侍卫们,内府奴才们和自己的儿子们,有根本不同。
一个成熟的统帅和一个刚出门,看着什么都新鲜,都想和爸妈说的孩子,光看奏折,在这些小事上,就有高下之别。亲,有亲而不昵与亲而不重的区别。在老头眼里,14当然是亲昵的,年糕是亲重的,从感情上来讲,14是老爷子的儿子,老爷子那绝对是爱他,我敢肯定,听到他的消息,不管p大小事,老爷子就是偶然抱怨批评几句,心里看了也喜欢。而年羹尧就是大臣,是办事儿的,是臂膀。但父亲爱儿子是一回事,君主托以国器是另一回事,西藏一役,14只是去扛着大旗,安排活佛坐床的(他有足够贵重的身份),实质上调度指挥作战平叛的并不是他。康熙未必把他当作已然成熟坚强,可以托付一切政、军、国务的大男人。
比对十四,四的从政经验要深厚得多,这不单是说,他处理过的事情多(他二十几岁,在父亲出巡的时候,就在京与老三,明珠等办理国务了),而是他的态度更认真,思想更深刻,学识阅历更开阔渊博,个性更坚毅勤奋,所以他在康熙的眼中,必然是更成熟的一个。我同意桐桐说的,相比之下,14太像个孩子,而四才像是个坚固可托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