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洗桐女史在2008-2-22 12:03:24的发言:
汗,我没说清楚,那上面根据其他资料得出结论,上书房是雍正初年才建的,所以徐入直上书房的说法是后世有所误会,记载错了的。既然上书房是雍正的时候才建的,那么康熙的时候,就不可能有这个说法啊。你家十四读书的地方不是懋勤殿么,也不是上书房啊。而且我记着前阵子看陈梦雷的文集,好像他也是入侍懋勤殿,侍奉老三读书啊。
你再仔细看一下《康熙皇帝一家》,应当在对皇子的教育培养那章里了。
嘿嘿,刚好在看皇子那一章,就过来了.我录一下吧,确实不是康熙就有的,雍正初年也没有,真正成型算的上是在乾隆朝了.虽然是杨珍写的,但是杨基本在说这件事情的时候是引据史料说明的,而且她也解释了史料极具可心信度的原因.
又埋头开始识别加修正错字了....了..
玄烨的儿子们在何处读书?是在人们通常所说的清代皇
子读书之所一—上书房吗?
据《啸亭杂录》记载:“本朝……皇子六龄,即入上书房读
书。书房在乾清官左,五楹.面向北,近在禁箔,以便上稽察也。
雍正中,初建上书房,命鄂文端(鄂尔泰)、张文和(张廷玉)二
公充总师付。”按照此言,上书房是雍正朝才设立的。
可是,《养吉斋丛录》中却说;“康熙三十二年.命徐元梦入
直上书房,上书房之名.始见于此。”又据《因朝先正事略·
法海传》:法海,“康熙甲戌(康熙三十三年)进士,由检讨擢侍
讲学士,入直上书房。”如果康熙朝即有“上书房”的建制,皇
子们无疑就读于此。
但也有不少史料,可以否定上述说法。据《永究录》载,法
海,“甲戌进士.选庶常,累官侍读学士,于懋勤殿侍皇十三子
(胤样)、皇十四子(胤祯〕读书。”《清宫述闻》中的有关记载
是:“我朝家法,皇子、皇孙无不六岁就外付者。……徐文定(即
徐元梦)于康熙二十二年以原任侍讲入直。法渊若(即法梅)于
三十七年以检讨入直,曰教书,曰课读,尚无师付之称。其居处
为南薰殿、西长房、兆祥所、咸福官,"<<养吉斋丛录>>中也说:
“雍正间入直者,尚称为教书、课读。其地在南薰殿、西长房、兆
祥所、咸福宫。”这里所讲的南薰殿等处.应是皇子们的就学
之所。又据曾任乾隆帝老师的张廷玉自订年谱中记载,雍正元
年(1723年)正月,张廷玉等4人被命为诸皇子师付,“令钦天
监选择吉日.进书房课读。届期廷五等四人人书房,谒见皇三
子(弘时)、皇四于〔弘历,即乾隆帝)、皇五于(弘昼)”。
综合上述情况,可作以下推断。
其一,康熙朝尚无上书房的建制,甚至在雍正布继位之
始,也无此称。雍正朝初年以后,才逐步明确皇子读书处的固
定地点与称谓.及至乾隆朝,皇子6岁入上书房读书的做法,
终于成为定制。所以,《啸亭杂录》中所述上书房始建时间,是
比较可信的。
其二.玄烨的皇子人数众多,年龄差异较大,因而更大的
可能是分散在宫内各处(有些皇于是在所居宫中,如兆祥所)
就学,这便于老师按照不同年龄及学业进度,分别施教。
其三,《养吉斋丛录》的作者和《国朝先正事赂》的作者都
是道光朝人,他们记述一百多年前的事,误将徐元梦等人充任皇子之师,等同于入至上书房(为皇子师与入直上书房,在雍
正以后各朝,可视为同义语),也情有可原。在有关玄烨诸子读
书地点的原始材料尚未发现的情况下.成书于乾隆朝前期的
《永宪录》与《张廷玉年谱》,因距所记史事较近,或为作者亲身
经历,对于探究玄烨诸子的读书地点问题,具有较大参考价
值。
还有是一些侧面说明康熙朝无上书房,录入如下: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底,宫廷用项开支底簿上有如下
记载:“懋勤殿领取皇太子用金不换笔五、此项银二钱;九阿
哥、十阿哥、十二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平郡王(纳尔苏、
努尔哈赤长子代善的玄孙,玄烨诸子的侄辈)、扬萨阿阿哥(身
分不详)用小红袍笔三十五.此一文以一分五厘计,银五钱二
分五匣。”
这一档案可证实,懋勤殿的确是玄烨诸子学习
的处所之一。
且当时胤祯为年岁最小者,17岁;最大者是老九,22岁.老九之前的已分府出宫了,17岁下的很有可能是在兆祥所或其他地方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