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帖子也是化解郁闷的一种方式,囧,N年前发在晋江古意的~~
1梳头
大家都知道清代后妃是梳两把头的,用的梳具有梳子、篦子、抿子等。梳头时先用大梳子大面积通发,再用密齿篦子篦去头皮上的污垢——那时人们洗发不像现在这样频繁,主要靠篦子。然后用月牙形状、中等大小的梳子梳好两把髻和颈脖下的燕尾,再用寸许长、一般是八字形的小梳子整理发梢鬓角。梳头的时候,要用抿子沾上刨花水,边抿边梳,这样才能使头发平整光洁。头发梳好后要戴头花饰物,这时要用一种长条形、两端为半圆形的扁针拨开头发,插入头饰,再将扁针撤出,这样可以避免插头饰时弄乱头发。
2香粉
粉有两种,一是保养用的,夜晚临睡前涂于面部和全身;一种是白天化妆用的。 先说保养香粉,主要原料是英粉,也就是米粉,再添加滑石粉、香料、中草药如白附子白芷白术白檀等所制。后妃们相信晚上厚厚地涂上这种粉,可以使皮肤细腻、面色红润,并染上一种天然的肉香。慈禧太后曾经提到过制作米粉的方法,是用最好的新上市的白米,配上颜色已经微微发紫的陈米,按一定比例,用各种大小的石磨子磨了又筛,筛了又磨,反复七八次而成。 至于擦脸用的香粉,一般的是用米粉添加极其少量的铅粉而成——因为古人早就意识到铅粉会毁人皮肤,所以使用量仅仅是能使粉不聚结成团即可。 真正上好的擦脸香粉并不是米粉所制,而是紫茉莉花籽粉。明清时广东产有一种紫茉莉,花籽中天然带有白粉,把花籽研碎得到里面的白粉,再把碎珍珠、金银箔、麝香龙脑等贵重香料以及朱砂等研成细末,和茉莉粉兑到一起,再摘来还没有开的玉簪花,把粉灌进花苞里,用线封口密封起来,最后装进粉盒养上一阵,就成了兼具茉莉、玉簪及各种香料的幽香,纯天然不伤皮肤的香粉了。
3 胭脂
胭脂的制法: 《宫女谈往录》中提到过宫里造胭脂的情形:差不多一过了阴历四月中旬,京西妙峰山就要进贡玫瑰花,宫里开始制造胭脂了。这事自始至终要由有经验的老太监监督制造…… 首先,要选花。标准是要一色砂红的。花和花的颜色并不一样,要一瓣一瓣地挑选。这样造出胭脂来才能保证纯正的红色。几百斤玫瑰花,也只能挑出一二十斤瓣来…… 选好以后,用石臼捣。石臼较深,像药店里的乳磨,但不是缩口,杵也是汉白玉的,切忌用金属。用石杵捣成原浆,再用细纱布过滤。纱布洗过熨平不许带毛丝。就这样制成清净的花汁。然后把花汁注入备好的胭脂缸时。捣玫瑰时要适当加点明矾。说这样颜色才能抓住肉,才不是浮色。 再把蚕丝绵剪成小小的方块或圆块,叠成五六层放在胭脂缸里浸泡。浸泡要十多天,要让丝绵带上一层厚汁。然后取出,隔着玻璃窗子晒,免得沾上尘土。千万不能烤,一烤就变色。” 其实古人制作胭脂也不仅仅是用玫瑰花,还有用红蓝花、杜鹃花等,还有上文中提到其花籽可以造香粉的紫茉莉,其花瓣也是造胭脂的原料,不知道清宫中会不会使用呢? 至于胭脂的用法,一是擦脸,二是点唇。 擦脸比较简单。按照宫女谈往录的说法,用的时候,小手指把温水蘸一蘸洒在胭脂上,使胭脂化开,用手指把两颊涂成酒晕的颜色,仿佛喝了酒以后微微泛上红晕——万万不能在颧骨上涂两块红膏药,那就成了戏里说的丑婆子了。 擦脸也有用抿子的。抿子就是刷子,也有牙刷状的,也有笔状的,后妃们一套梳具里总要备上大小不等的几把。牙刷状的是专用于刷刨花水、描眉大鬓还有扫梳头时落在颈子后背处的头发污物的,而笔状的则能用来沾取胭脂、在两颊涂红——和现代的腮红刷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涂唇有好几种方法,一是是把丝绵胭脂卷成细卷,用细卷向嘴唇上一转,或是用玉搔头(簪子名)在丝绵胭脂上一转、沾上胭脂,再点唇。 还有一种专门用来点唇的工具:胭脂棍。胭脂棍一般为红木所制,一头嵌上广端收腹的圆形象牙头,里面填满了红绒。梳完头,后妃们便用胭脂棍沾取胭脂,在唇上轻轻涂抹,最后以下唇中线为“”中心,点上一个红红的原点,名曰“樱桃唇”。具体还是看看老宫女的说法吧:“嘴唇要以人中作中线,上唇涂得少些,下唇涂得多些,但都是猩红一点,比黄豆粒稍大一些。在书上讲,这叫樱桃口,要这样才是宫廷秀女的装饰。这和画报上西洋女人满嘴涂红绝不一样。”
4 干洗头发
上面说到清宫后妃是很少洗头的,主要靠密齿篦子篦去头上的油垢。显然,这样并不能完全清洁头发、祛除异味,怎么办呢? 答案是:干洗。 干洗用的药方儿是由鲜花、香料和多种中草药配成,细细地研成面子,用的时候撒在头发上,徐徐按摩,过后用篦子篦去。 《清宫医案》上载有一款专为慈禧太后干洗头发用的“香发散”,用玫瑰花、零陵香、檀香、公丁香、大黄、丹皮、细辛、白芷、山夷等料混在一起研成细末,用苏合香油拌了晾干,再研成细面而成。看看这个方子,零陵香、檀香、公丁香、苏合香等都含有芳香油,可以开窍通络、祛臭除秽、温养毛发,白芷细辛山夷是用来燥湿止痒的,丹皮大黄则有杀菌清热之效。诸药配合,不仅可以清洁、去味、止痒,还会滋养发质、促进头发生长呢。比今天的二合一洗发水又如何呢?
梳头盒子
梳头盒子2
粉盒
胭脂盒子
香水瓶
珍珠粉
紫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