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桐女史补注(请务必看以下说明):
清廷十三年一直被很多学者当做很珍贵的史料,但是当我研究之后发现,本书的可信度极低,因为马国贤在雍正元年就已经离开中国了,但是他还能绘声绘色的描绘一些他走了之后的事情,而且和其他传教士的描写有抵牾的地方,这点令我无语。
就拿这些事说吧,第一,勒世亨并没有被雍正处死,第二勒世亨进宫,被他兄弟当时担任御前侍卫的给放进来了,并没有被十三挡在门外;第三,给雍正送礼物的是穆景远,也根本不是勒世亨,所以这个可信度是多少,大家显而易见了。我对马国贤的杜撰很无语了,赶上德龄对光绪慈禧的YY了。
+++++++++++++++++++++++++++++++++++++++++++
这本《清廷十三年》是李天纲译本。其中在他的导言——《康乾中梵交往及世界史意义》中对《清廷十三年》关于雍正承祚记叙的历史意义有如下一段论述:
?雍正入承大统,历来是清史研究的公案,学者难下定论。当时民间就有雍正“改诏继位”,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的传说。学者多不相信此谣言,但是对于雍正是否以别的手段篡位,学者多有考证,众说纷纭。马国作为外国人,对于复杂的宫廷斗争不可能有深层的介入,他的回忆录也不可能用来解答这样的难题。但是,他的亲历,还是可以作为第一手佐证。按蒋良骥《东华录》,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戌刻,上崩于寝宫”。所记康熙驾崩的日期和时辰(“戌刻”,晚上七点至九点),和马国贤回忆的当天的“晚饭后”基本一致,而且他在欧洲发表,没有必要隐瞒。清朝实录常被删改,《东华录》也被怀疑。因此,有了马国贤提供的证据,康熙驾崩的时辰(“戌刻”)可称为“信史”。按马国贤的回忆,康熙驾崩的当晚,气氛确实比较紧张,但随即平静下来。马国贤在宫里听说的情况是:雍正是正常继位。“我随后就被告知,御医们断定皇帝不治后,陛下指定了四子雍正为继承人。雍正即刻继位,人人都服从了他。”情况也确实如雍下后来在《大义觉迷录》里辩白的那样,康熙选定他作为继承人,是在临终前最后一刻宣布的。但是,现场有没有发生混乱?是否是权臣年羹尧和隆科多,胁迫了其他在场和不在场的皇子们让与雍正继位?马国贤不在第一现场,但是他至少是离开畅春园康熙寝宫不远的第二现场,同步地获悉了一些现场信息。他认为雍正是合法继位,宫内的骚动也是正常的。马国贤回国前,应该已经知道朝廷内外有雍正继位合法性的争议,所以他的说法是有针对性的,可以作为证词。可惜《清廷十三年——马国贤在华回忆录》是为西方读者写的,没有兼顾到太多的中国宫廷内争,否则马国贤应该能够提供更多一些康熙晚年激烈的王储争夺情况。 以下是马国贤回忆录的译文: 1722年12月20日在所住的佟国舅①的房子里吃完晚饭后,我正在和安吉洛神父聊天。当时我们听到了一种不寻常的低沉的嘈杂声,好像还有一些其他的声音从宫中渐渐响起。鉴于对这个国家的了解,我马上把门锁上,对同伴说:要么是皇帝死了,再要么就是北京爆发了叛乱。为了摸清这次骚动的原因,我爬到我们居处的墙头上瞭望。墙角下有一条马路环绕,我吃惊地看到数不清的骑兵,相互之间谁也不说话,驾着马疯狂地往四面八方去。几次看过他们的行动后,我终于听到一些步行的人说:康熙皇帝死了。我随后就被告知,御医们断定皇帝不治后,陛下指定了四子雍正为继承人。雍正即刻继位,人人都服从了他。新皇帝关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装殓好父亲的遗体,在当天晚上,由他自己骑着马,还有他的兄弟、孩子和皇亲国戚们随从着,更还有无数手持利剑的士兵们与他们一起,护送灵柩回到北京的宫里。次日凌晨,我和安吉洛神父及希普一起收拾行李,其目的是回北京去,以表示我们对康熙逝世的哀悼。但是,当天我们没有被获准随从前往。 …… 康熙皇帝死后不几天,上述的葬礼还在进行的时候,继位皇帝雍正颁布了一条谕令,以一种让整个帝国感到吃惊的方式显示了他的掌权②。在他的命令下,官员赵昌被抓了起来,戴上了重重镣铐,宣判以枷刑处死……这位傲慢朝臣的财产被没收充公,家人受罚为奴……陛下在他的一份谕旨中宣布,他之所以要如此地惩罚赵昌,是因为他太傲慢,还滥用职权迫害欧洲人③。所有这些,我只能把它归结为全能的天主的判决。这就是著名的赵昌的下场,他是铎罗枢机主教和所有天主教的公敌。比赵昌的下场更惨的要数是他的亲密朋友勒什亨。这位大人物几个月前去了澳门……接到皇帝驾崩的消息后,他急忙赶回来,并打算把他收集的珍物送给皇帝。他的朋友们十分清楚朝政中发生的变化,比如目睹赵昌被打入牢房,此外还有许多他所认识的其他贵族们,都劝他延期回来。然而,他却相信他那饱含奇巧技淫的礼物产生奇效,把他们的忠告置若罔闻。回到北京后,他把自己的厚礼献给了皇帝。皇帝照单全收,给了他很大的面子。这些我都是亲眼所见,因为陛下刚刚登基,命令希普和我在宫里做事。几天以后,勒什亨奉召进宫,他春风得意地来了,穿着他最为华贵的披风,前呼后拥的一大群随从,不指望得到什么赏赐。然而,他发现自己得到的远不是他所期待的。他刚刚踏进门槛,在靠近希普和我站立的地方,皇帝的第十三个兄弟就命令他跪下,并以陛下的名义, 要他立即充军去,去参加抵抗准葛尔头人策妄阿布坦的战役。此外,还宣判他有重罪嫌疑,并且必须承担所有宣判后的有关费用④。面对这个意外的打击,不幸的勒什亨被吓懵了。过了一会儿,他才鼓起了勇气,卑谦地提出:他既缺乏军中生活经验,而且身体状况很糟糕,完全不合适去服这项兵役。他请求仁慈的陛下给予赦免。但是亲王完全懂得皇帝的意思,坚持这个命令,他回答说:“勒什亨,你最清楚朝廷的规矩,服从,不要多说,否则强制执行。”说完亲王转身就走了。……第二天他就离开首都,至陕西充军去了。到达目的地后,他被带到一个房子里,皇帝的一个兄弟也关在这里⑤。这个亲王被怀疑向他违法地提供了资金去购买那些礼品,这些礼品过于豪华,任何私家个人都负担不起。虽然被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里,两个流放者却设法互相通信,卷入反叛活动,但最终败露。他们两人都被上了镣铐,带回北京 。悲惨的勒什亨受了三次大刑,在此酷刑之下,他承认了自己有罪,但是没有牵连出亲王。 木头注: ①这佟国舅是指隆科多吧。 ②雍正这样做除了彰显自己已掌权,我想更重要的是采取措施有效的压制其他皇子。 ③忘了那本清史评论集里以赵昌的死来作为雍正得位不正的佐证(懒得翻书)。大意是说,赵昌是掌管内务府的,深得康熙重信。又是马国贤的顶头上司,马国贤和他关系非浅,而马国贤对他的死甚疑惑。说可能赵昌是因为知道了雍正对康熙用了非常手段,才在康熙死后不久即处决。所以今回得此译本就着重看了这一段记载。似乎马国贤对于赵昌的评价不怎么高,对他的死是再高兴不过了,认为他是罪有应得。而雍正在未妥善处理完皇考葬仪前就处决了他,看来这赵昌除了可能是政敌的党羽之外,也可能是极招雍正厌恶之故。 ④笑。原来那时而兴起败诉者承担所有诉讼费的条例。不知道是大清律已有如此规定,还是循了国外的法律呢? ⑤这里指的应该是胤禟吧。 其实关于雍正得位的合法性,似乎很多清史学家都忽略了一点,就是隆科多口口声声的“昔日‘白帝城托孤’”的这句话。什么叫白帝城托孤,那不就明摆着康熙传位给雍正要隆科多去襄辅他吗?虽然康熙不是刘备,雍正不是阿斗,那隆科多更不是诸葛亮。但是从康熙晚年对隆科多的倚重,这个比喻亦不为过。隆科多的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证实了雍正是合法的继承人。
桐桐补注:马国贤记载勒什亨后来被刺自尽,刽子手留下毒酒、白绫和匕首让他挑选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这个人有胆子惹事,没胆子死,结果第二天,刽子手回来看的时候发现他还活着~他给刽子手很多金银珠宝,请求他放自己一条生路,但是刽子手接受礼物之后却回宫向皇帝禀告,结果勒什亨还是难逃一死~而且被挫骨扬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