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搜索 帮助
主题 : [转帖]康熙是什么口音? 说东北话颇像“小沈阳”《北京晚报》
雁格儿 离线
凝尘
级别: 总版主
UID: 51
精华: 8
发帖: 543
金钱: 2316 枚
威望: 980 点
金币: 101000 个
在线时间: 85(时)
注册时间: 2005-04-02
最后登录: 2023-09-16
楼主  发表于: 2010-02-04   
0

[转帖]康熙是什么口音? 说东北话颇像“小沈阳”《北京晚报》



   


最近,广电总局下发的影视剧中领袖人物要说普通话的通知,引来一片众说纷纭。这让笔者突发奇想:在影视屏幕上频频出现的康熙该是什么口音?


  看《满汉全席》张铁林演康熙,说话时高声大嗓、字正腔圆、拖腔拿势,一口地地道道的普通话。历史真是这样吗?


  近日读康熙对臣下奏折的批示,稍玩味间注意到这样几处: 


  ①“知道了。近日审事的大臣众论何如,必先严否?”


  ②“……专治疟疾……连吃两服,可以出根。”


  ③“……解京又费一凡事,不如存库……”


  ④“……密折伏于丙丁(今注:火的代称)了。”


  ……


  这些语句说明了什么呢?


  ——康熙还带着挺重的东北口音,或者说,他颇像今天的赵本山、小沈阳一样,说的是“东北话”。


  何以见得?


  “①”之中,“必先严否”,实际上皇上问的是:“比”先前更严了吗?普通话里“必”读第四声,东北话“必”读第三声(读如“比”),于是康熙就把“比”写成“必”了。


  “②”之中,“可以出根”,实际上皇上说的是服了这药“可以除根”。普通话里“出”读第一声,东北话“出”读第二声(读如“除”),于是康熙就把“除”写成“出”了。


  “③”之中,“费一凡事”,实际上皇上嫌的是又要再费“一番事”。普通话


  里“凡”读第二声,东北话“凡”读第一声(读如“番”),于是康熙就把“番”写成“凡”了。


  “④”之中,“伏于丙丁”,实际上皇上说的是把密折“付于丙丁”,即用火烧了。普通话里“伏”读第二声,东北话里“伏”读第四声(读如“付”),于是康熙就把“付”写成“伏”了。


  这种情况略想一下不难理解。看看我们身边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色人等就可以知道,语音这东西是带着超乎寻常的传统力量的,源自远而流甚长。康熙的老根在辽宁的新宾,身边那个“语言场”造就了他一口浓重的东北味儿;后来他在北京坐“龙廷”年深日久,北京的语音环境自然对他会有影响。所以,在落笔写“御批”时,官场上通常使用的“北京音”和他那骨子里带来的“东北音”,就搅和到了一起,文字上也就出现了这些“转音借代”。


  既然如此,如果只是追求“历史的真实”的话,那么影视中的康熙就不该是普通话,而应该是东北话;就不该是张铁林他们演,而应该是赵本山、小沈阳来演。可是设想一下,倘若如是,观众是不是也会感到“别扭”,“不真实”?


  要求领袖人物说普通话——从长远来说,应该是有道理、有历史观的。


 


 


刚才搜一些和小说有关的资料,无意中看到这条“旧闻”,于是转来了,举的那几个例子我也不敢说分析的对不对,有东北的筒子可以看看。他这里说康熙说话像小沈阳,我笑了……不至于说“你给我PIA回去”吧?我觉得他应该已经脱离沈阳的语言环境了,而且满人在关外说的应是满语,一口东北话基本不可能,以前的北京话和现在有所差异倒是可能的。我在考虑以后能不能写这方面的论文呢,毕竟咱是学这专业的,可是如今连皮毛都没扎实,只好以后再说了。


 


 


~雁~玄心烨意
品清敛燕雀 高洁许宾鸿
衡阳时有忆 留伴佐雄风
~和~雁心君鉴
燕雀安识志 宾鸿最相知
雁字若有回 还看雄风姿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雁格儿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冰木琴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10
精华: 6
发帖: 636
金钱: 1011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5 个
群组: 美丽生活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19-09-05
1楼  发表于: 2010-02-04   

康熙说东北话也未必


今天的东北话和康熙时期的东北话也不是完全一样的,而今天的北京话和康熙年间的北京话也不是完全一样的,历经三百年,而且是民族大融合的三百年,语言本身的的发展和语言的融合都会出现很多面目全非的东西


就如我们小时候字典的一些字的读音如今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读音,而且还不是个别现象,所以现代汉语词典才要不停更新换代,如今我们使用的已经是现汉5版的字典了,这才多长时间啊!更别说三四百年的语言变化了呢!



如水中月,须是有此水,方映得那天上月.若无此水,终无此月也.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冰木琴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雁格儿 离线
凝尘
级别: 总版主
UID: 51
精华: 8
发帖: 543
金钱: 2316 枚
威望: 980 点
金币: 101000 个
在线时间: 85(时)
注册时间: 2005-04-02
最后登录: 2023-09-16
2楼  发表于: 2010-02-04   
我也是这么觉得的,这个是读音变异的现象。以前看《咬文嚼字》里说,棒是棍子的意思,而如今说“XX很棒”却和棍子不沾边,可能是古人无双唇音,用“丰”来表示肥大,引申为美好。后来出现双唇音,人们口语表达美好时发为“bang",而丰还是原音,于是就用“棒”取代了原来的“丰”~想来古今读音的变化还是不小的,康熙到如今300来年,北京话在读音上的变化也是正常,也不能说满族的发迹地影响了康熙的口音。
~雁~玄心烨意
品清敛燕雀 高洁许宾鸿
衡阳时有忆 留伴佐雄风
~和~雁心君鉴
燕雀安识志 宾鸿最相知
雁字若有回 还看雄风姿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雁格儿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小妖乖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25727
精华: 0
发帖: 98
金钱: 103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14(时)
注册时间: 2010-01-16
最后登录: 2012-04-02
3楼  发表于: 2010-02-04   

应该不是小沈阳那样吧,毕竟入关前说满语,就算有东北味,也不应是汉语。。。我觉得康熙的口音还是可能受北京影响较重。


还有就是,说话也就算了,但是字也受口音影响,就。。。(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错别字,哦,不,是传说中的通假字

人生如白驹过隙,倘不及时行乐,则老大徒伤悲也。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小妖乖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Champollion 离线
我就是看看有什么效果
级别: 四品都察院六科掌印给事中

UID: 25569
精华: 11
发帖: 294
金钱: 2315 枚
威望: 100 点
金币: 300 个
在线时间: 260(时)
注册时间: 2009-11-29
最后登录: 2016-10-03
4楼  发表于: 2010-02-05   

我觉得比较扯……东北话也不全是那样的,举一个例子,比如这个“出”字读二声,并不是所有词都是这样的~


 


一般来讲说“出去”的时候是读二声的,但是“出嫁”就是一声了~即便同样是说“出去”这个意思,不同语气读法也不一样。普通语气说“我出去”是二声,语气严厉的对别人“出去!”就类似于一声,但是如果说“你给我出去”就又是二声了。


 


还有一些干脆说的不对,“必”字东北话里也是读四声额,最起码我没听过土话里有读三声的。“伏”字太牵强了,我想不出有什么日常能说的词是用伏这个字组成的,若是没有,那就应该跟书面是一样的。


 


说康熙口音是当时的东北话,这一般是从八旗内部包衣角度来说的吧。我看到有一篇文章说,清前期的包衣多数是辽东的汉人,所以满人学习汉语主要是从他们那里来学习。清文鉴里对汉语意思的标音也体现了这一点,比如“学”字在当时读“xiao”(北京话可能也是这样,额,我不确定清文鉴里的汉字记音是按照当时的东北话还是北京话来的)。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是北京话还是东北话,这300年来都是有变化的——这些变化基本是自发产生的。例如从清文鉴来看,ki gi hi 与 qi ji xi 的区别在乾隆年间是存在的(即当时存在 ki gi hi 的音,例如“裙”字读 kvn;“金”字读 gin;“系”字读 hi),但是到了现代这个区别已经消失了。

啊呜……囧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Champollion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雁格儿 离线
凝尘
级别: 总版主
UID: 51
精华: 8
发帖: 543
金钱: 2316 枚
威望: 980 点
金币: 101000 个
在线时间: 85(时)
注册时间: 2005-04-02
最后登录: 2023-09-16
5楼  发表于: 2010-02-05   
呵呵,楼上的分析赞一个~看来这位作者发现了问题,但是没分析到点子上。说到学这个字,我想到马大姐系列里就是读xiao音的,应该是北京土话里的吧。古人不可能和我们现今的发音一致,即使是官话也同今日有很大差异了,如果要完全复原当时的语言风味,考证的难度想来也相当大,在这上头追求历史真实感,不是找一个小沈阳就能解决的。
~雁~玄心烨意
品清敛燕雀 高洁许宾鸿
衡阳时有忆 留伴佐雄风
~和~雁心君鉴
燕雀安识志 宾鸿最相知
雁字若有回 还看雄风姿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雁格儿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伏羲 离线
级别: 八品司务
UID: 24473
精华: 2
发帖: 38
金钱: 84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34(时)
注册时间: 2009-02-02
最后登录: 2013-03-01
6楼  发表于: 2010-02-07   
呵呵,看文中的意思,也就是说以读音论源地,这个有点牵强附会之嫌。至于那个标题么,有点寒,估计是拿“小沈阳”来吸引读者眼球吧。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伏羲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描述
快速回复

遵守版规,请勿顶帖,勿发表纯表情、纯引用帖;权限不够请努力发帖,勿发牢骚抱怨贴;历史讨论区请勿发表纯空洞、同情、花痴的慨叹水帖!
认证码:

验证问题:
雍正的陵寝名,请输入拼音Tai Ling对应的中文 正确答案:泰陵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